注册

纳博科夫的文学课:创造一种真实,就要接受它带来的必然后果


来源:凤凰网文化

纳博科夫曾经在美国的大学里讲授俄罗斯文学。一次在课堂上,纳博科夫突然拉上了教室的窗帘,还关掉了所有的电灯,然后,他站到电灯开关旁,打开左侧的一盏灯,对那些美国学生说:“在俄罗斯文学的苍穹上

纳博科夫曾经在美国的大学里讲授俄罗斯文学。一次在课堂上,纳博科夫突然拉上了教室的窗帘,还关掉了所有的电灯,然后,他站到电灯开关旁,打开左侧的一盏灯,对那些美国学生说:“在俄罗斯文学的苍穹上,这盏灯是普希金。”接着,他打开中间那盏灯,说道:“这盏灯是果戈理。”然后,他再打开右侧那盏灯,又说道:“这盏灯是契诃夫。”最后,他大步冲到窗前,一把扯开窗帘,指着直射进窗内的一束束灿烂阳光,大声地朝学生们喊道:“这些!就是托尔斯泰!”

这则传闻在很文学圈很有名,每个文学爱好者都希望能有机会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一把扯开窗帘,大喊一个作家的名字,多么有激情。1940至1950年代纳博科夫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开设文学课程。为此他精心撰写了大量的讲稿,后经整理和编辑出版。其中《文学讲稿》专注于欧美作家,对简·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等7位大师的7部名著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与探讨。《俄罗斯文学讲稿》则聚焦俄罗斯的6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以此绘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光谱。《堂吉诃德讲稿》阐述了对塞万提斯其人其文,以及《堂吉诃德》这部传世巨著的独到见解。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堂吉诃德>讲稿》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将这位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讲稿结集出版,包括《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及《<堂吉诃德>讲稿》三本,这也是国内首次完整反映纳博科夫的文学观和文学分析方法的丛书。

7月15日,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韩敏中、作家李浩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陈飞雪就这套书展开分享。

“纳博科夫看不起文学流派运动的方法论,不屑于把文学当做社会政治信息的批评家。他要揭示有关文学的信息,揭示经典名作是如何运作的,他的功夫下在了如何对语言施加魔法,把我们都迷倒,让我们云山雾罩地跟着他走,有恍然大悟的感受。”韩敏中在分享时指出。

李浩强调了纳博科对文本细读的重视。李浩指出,虽然纳博科夫有矫枉过正之嫌,比如他曾宣布“所谓深刻的思想不过是一腔废话,而风格和结构才是文本的精华。”但是他发现纳博科夫对所谓的思想内部深度和深刻并不匮乏,纳博科夫不只是一个只认细节的作家。之所以强调细节,是有针对性的,纳博科夫是在与流行的、成为具有某种庞然大物的排他性的文学批评唱对台戏,这种文学批评正是社会学批评,或者说是政治学批评。“如果说纳博科夫匮乏思想性,那是过分瞧低了纳博科夫自身的文学价值。”

两位嘉宾还指出,纳博科夫的讲稿对于我们成为小说家极其有用。李浩承认,自己在学校里教学的时候,会“窃取”纳博科夫的一些东西。“我在教材里面会讲小说语言、情节、高潮等等怎么设计,最后一课会讲理念,也就是我们思想性的部分如何变成真实的魔鬼,这一点恰恰来自于纳博科夫,纳博科夫在给我们《文学讲稿》里面曾经反复提到过这点,我们如果创造一种真实,就要接受它带来的必然后果。”

左起:李浩、韩敏中、陈飞雪

纳博科夫以同为作家的灵感和天才之光,带领读者穿梭于未经砍伐的文学森林,从细节处着手,贴近文本进行作品分析。活动上,主持人陈飞雪还与读者分享了纳博科夫主张的成为一个理想读者的关键词,它们分别是:想象力、记忆力、艺术感、字典。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