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创造101》背后的偶像养成机制:开启粉丝权力新时代


来源:澎湃新闻网

偶像产业的资本运作方巧妙利用粉丝想要获胜和彰显权力的心理——塑造出一种偶像的竞争关系(实则为粉丝团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再利用这种竞争“收割”一轮粉丝的钱包。

Pick,这个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名词,是充满表达欲的新一代在处处有障碍的社会生活中的唯一任性,也是粉丝们能够获得存在感的最便捷方式。现在的偶像选秀已经变成了支持不同偶像的粉丝之间的一场战争,粉丝们犹如政治大选一样狂热地站队、抱团、投入资金。他们掌握着偶像的命运,是整场游戏中的真正王者。他们可以让王菊一下子从无名小卒被排上第二名,获得地铁车厢广告。为王菊拉票的粉丝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帮帮菊姐出道”。不难看出,粉丝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而另一个选手杨超越的粉丝,则更能获得“拯救底层”的快感。自己喜欢,就可以让毫无实力的她出道,对粉丝而言难道不是最值得兴奋的事情吗?一个个小小的粉丝组成的浪潮足以让任何一个人都站在金字塔尖端或者从塔尖跌落。偶像产业的资本运作方深谙此道,随时都巧妙利用粉丝想要获胜和彰显权力的心理——重要的是塑造出一种偶像的竞争关系(实则为粉丝团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再利用这种竞争“收割”一轮粉丝的钱包。

6月23日,在欢呼和质疑之中,《创造101》落下了帷幕。这场火热的选秀节目几乎引爆了全网关注:超过6300多万的线上用户一同见证了最终女团成员的诞生。而当晚直播结束后,网络热度依然不减,当晚节目相关微博热搜高达64个,决赛之夜后的三天,节目总点击量已经超48亿。

一时间,不少影视和经纪从业者欢呼“偶像元年”,感慨选秀时代的重新到来。同时,“圈外人”试图一个个分析这些看上去并没有突出特点的姑娘们,试图研究其获得成功的原因。然而在这欢欣鼓舞的火爆背后应该被重点关注的,绝不只是耀眼灯光下的舞台女孩,而是她们背后众多面目模糊却至关重要的粉丝们——偶像的胜利,只不过是粉丝胜利的一个注脚。《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真正宣告的,绝非“偶像元年”,而是“粉丝元年”的到来。

粉丝决定论:pick出来的弱者偶像

 在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创造101》引爆的还有各式各样的话题。其中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除了整个节目的影响力、创造力,就是几个表现比较突出选手,例如王菊和杨超越。前者虽然未成功跻身前十一名,但是由于受到大量关注,已经单独出道,后者则荣登决赛第三名的宝座,正式成为女团“火箭少女101”一员。

这些选手的成功在各大传媒文章和自媒体分析、网友讨论中一般被解读为个人魅力:例如赞美王菊如何突破传统的偶像观念,如何把握自身的才华并坚持独特的外貌审美。或是赞美节目富有创造性的“人物设定”。在众多行业相关的分析中,最火的一个理论认为《创造101》之所以令偶像获得非同一般的关注度,是归功于节目选角组及编剧,不只看偶像的唱跳实力,而要让社会各类人群都能从节目中找到情感投射的对象。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吴畅畅(节目总编剧顾问),他将杨超越的属性定位为“农二代”,家境一般,能力平常,处境欠佳,但也对改写命运抱有强烈渴望,因而引起了诸多草根的共鸣。

这些关于偶像自身魅力或者人设魅力的说法饶有趣味,一方面它们都认同了一个前提,即粉丝心理投射非常重要,能够让粉丝产生共情的偶像才能获得成功;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回答完全回避了的核心问题,即:何为偶像?人们希望在偶像身上投射的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这个问题就连粉丝也很难说清,因此时常看到几派粉丝互相diss,争论不休。在选秀节目中,偶像的外貌、实力、人格魅力被反复拿来衡量。“实力派”粉丝宣称自己的偶像最努力、最能唱会跳、敬业爱岗;“外貌派”粉丝宣传自己偶像独一无二的美貌;而“魅力派”粉丝认为自己的偶像逗趣可爱,最无法替代。三派都试图成为最有道理的那一派,却谁也不能说服谁。并且,这些争吵不休的粉丝所坚持的对偶像的理解,都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处:如果真的只强调实力,反对“卖脸”获得胜利,为什么要参加偶像选举?为什么不去担当专业的歌手和舞者?如果只是“可爱/美貌就好”,又有什么必要展现勤奋练习的一面,毕竟最终展现出的唱功舞蹈依旧犹如车祸现场?

一个让最忠诚的粉丝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偶像们并不是演艺圈中最突出的那一群。毕竟,偶像虽然是一个成名捷径,但我们必须承认,大多数偶像在相貌上并不占优势(既不如知名电影演员一样有特色,也不如明星颜值高),唱歌不如专业歌手,跳舞不如专业舞者,综艺感也不如靠逗乐观众吃饭的综艺主持人/喜剧咖。这些所谓的“养成系”,并不比那些以“成品”姿态而出道的明星们更加优秀,而是属于弱者。

甚至,偶像们还比不上其他的选秀歌手。虽然,《创造101》红了之后,常常有人拿当年也无比火爆《超级女声》来做比较,但不难发现,彼时的《超级女声》,和之后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一样,是以才艺展示为主的。最火的一届《超级女声》捧出来的李宇春、周笔畅、何洁等,也都是颇具唱功和表现力的选手,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甜美女偶像。更何况,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专业导师的意见和评价在判断淘汰与否中占重要地位。就连《超级女声》这种全民选秀节目,也是最后阶段才进行人气投票比拼,之前的海选和复赛中都要靠导师和现场评审决定晋级。这种类型的选秀节目以选手的才能征服观众,使选手获得认可,完成梦想,所以在国外一般被叫做才艺秀(talent show)。而相比起来,《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与其说是才艺秀(talent show),不如说是偶像秀(idol show)。

而这类偶像秀(idol show)之所以火爆,和注重粉丝权力密不可分。《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韩国原版节目《produce 101》获得关注是因为其提出了“全民制作人”概念。节目的核心思想是,观众能够全权决定,这101位选手中哪些人值得被制作成偶像推出。节目中的专业嘉宾只能依据自身的舞蹈/歌唱经验点评,告诉观众某位选手的能力更优秀,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最终能够决定其是不是偶像的只有观众。在《创造101》中,观众的选择权没有那么大,节目组在流程上对观众选拔有一些干预(例如给予导师或者选手一些权力,影响淘汰结果),但总体而言,节目的核心氛围依旧是剥离才能展现,依照“谁能成为观众心中偶像”的标准进行选拔,观众甚至被称为火箭女团的“创始人”。

手握大权的观众只看重一点——不管对方是否真的优秀,是否真的“偶像合格”,我喜欢,就pick。Pick,这个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名词,是充满表达欲的新一代在处处有障碍的社会生活中的唯一任性,也是粉丝们能够获得存在感的最便捷方式。比起那些凭自己实力出道的歌星、影星——那些被导师、被导演认可的人来说,偶像才能带给粉丝最大的权力感。尤其是,当偶像并不是真正强大,需要粉丝帮助才能登上宝座时,粉丝们获得的快感就更强。当选秀中获胜的偶像哭着说“都是因为你们,我才能获得今天的位置”时,每一个观众席上或者荧幕前的粉丝都能泪流满面地感受到,被感谢的那个对象就是自己。

粉丝权力的变化正是当今偶像产业重新崛起的重大原因和背景。现在的偶像选秀已经变成了支持不同偶像的粉丝之间的一场战争,粉丝们犹如政治大选一样狂热地站队、抱团、投入资金。他们掌握着偶像的命运,是整场游戏中的真正王者。他们可以让王菊一下子从无名小卒被排上第二名,获得地铁车厢广告。这些票数被粉丝们看作是“送给菊姐的礼物”,含有赠予,帮助的意味,而非是“因为王菊确实比其他所有人优秀,所以比其他人更值得节目奖励”。为王菊拉票的粉丝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帮帮菊姐出道”。不难看出,粉丝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而另一个选手杨超越的粉丝,则更能获得“拯救底层”的快感。自己喜欢,就可以让毫无实力的她出道,对粉丝而言难道不是最值得兴奋和高兴的事情吗?一个个小小的粉丝组成的浪潮足以让任何一个人都站在金字塔尖端或者从塔尖跌落。因此,尽管粉丝们常被质问“某个偶像有什么好?为什么喜欢ta?”,但他们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我乐意”。

流量赋权:粉丝力量的宣言

 粉丝们前所未有地参与和掌控着偶像的运营并互相竞争,该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偶像选秀里,也是当前娱乐圈的重要部分。“C位”之争是最能体现粉丝竞争的一个离奇现象。不久前,TF boys为KFC拍摄宣传海报,而谁站在中间成为了粉丝争吵的导火索,最后还有粉丝因为自己的偶像没有站在画面正中而宣传要抵制KFC。回想十几年前的团体偶像,例如小虎队或者S.H.E. 在集体拍照时,根本没人关心谁站在“C位”,排座次、论辈分的争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如今,组团刷评论、生日砸钱,比拼灯牌和应援道具、集体购买明星代言商品刷销量已经成为粉丝生活的常态,他们要为偶像“刷流量”。广受粉丝欢迎的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们宣告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流量偶像产业的兴起。在这里不需要实力,甚至不需要努力,只需要流量。流量成为粉丝为偶像赋权的根本,也成为粉丝自身力量的宣言,粉丝通过偶像彰显的是群体的力量博弈。他们干涉偶像的生活,设计偶像的形象,关注偶像参与什么样的活动,甚至给经纪公司提要求和建议。尤其对于投票诞生的偶像,这种干预和掌控会更加强烈。粉丝们希望台上的选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展现性格、穿着打扮、跳某种风格的舞蹈、参加某一类型的活动,甚至是和另一位选手交好或交恶。而依靠流量生存的偶像们也不得不尽量放低姿态,讨观众欢心。《创造101》中的范薇曾属于一个已经解散的1931女团,她回忆过去时的痛哭被骂“卖惨”,因此不敢再哭泣。为了让自己更有辨识度,她固定梳某一发型,但被人批评千篇一律后,接下来的一周开始每天换一个发型。

早在当年湖南卫视的超女快男选秀之后,流量偶像产业已经有雏形。粉丝们不再是单纯因为喜欢听专辑而去购买某张专辑,因为喜欢去看某场演唱会而去购买门票。在选秀之后,不少粉丝从经纪公司得到消息,因为选秀偶像“实力不够”,所以如果某一场演唱会的门票销售额没有超过其他几位明星,公司就会将偶像冷冻。因此,粉丝们在贴吧集资购买演唱会门票。那些无法负担外地差旅的粉丝们、节衣缩食的中小学生纷纷解囊,捐献出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集资买票,为偶像带来一个虽座有虚席但收入良好的演唱会。同样,在AKB48每年的总选,都有一批忠诚的粉丝拼命购买自己不需要的CD,只是为了将CD附赠的票投给自己的偶像,塑造出一种虚假的“人气”。粉丝们深深意识到,只要自己团体的数量大,力量就大,如果数量不够大,那金钱数额就必须足够大。流量偶像的走红规则正变得越来越简单粗暴,而越是简单粗暴,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偶像产业的资本运作方深谙此道,随时都巧妙利用粉丝想要获胜和彰显权力的心理——重要的是塑造出一种偶像的竞争关系(实则为粉丝团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再利用这种竞争“收割”一轮粉丝的钱包。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据统计,《创造101》孟美岐的粉丝集资公开数额,加上未公开的数目以及私人集资,粉丝集资总额预计超过1200万。遥想三个多月前,《偶像练习生》头筹蔡徐坤,粉丝公开集资也才过200万。然而,尽管《创造101》的集资数目如此庞大,但101女孩的粉丝规模却与偶练男孩有很大差距。对比两档节目粉丝超话签到(比微博关注更复杂,更能体现明星核心粉丝量)数量,可以发现,蔡徐坤拥有49.8万粉丝,决赛前一周的签到数达到了26万,超过了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这些101热门选手的总和。甚至,前二十名偶练男孩的微博超级话题数据最低值也能在101上位圈的女孩中排到中间位置。

也就是说,粉丝群体较小的101女孩,吸金能力却远超粉丝数庞大的偶练男孩。究其原因,主要是腾讯更会“收割粉丝”,比爱奇艺提供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简单明确的“支持”(砸钱)方式。《偶像练习生》中,蔡徐坤从开始票数和微博数据就远超其他人,优势一直保持到决赛,粉丝们并不担心他的出道。但在《创造101》中,很多人的排名都相当不稳定,李子璇、傅菁就在前十一名(可以出道的人数限制)进进出出。而吴宣仪、孟美岐两人争第一的数据一直胶着,对于粉丝来说也是一种刺激。在投票上,《偶像练习生》在决赛前十天才开始售卖投票。在这之前,粉丝只能买赞助商产品或者用投票软件投票。同时,《偶像练习生》的购买投票赛制还有诸多限制,每个投票定制卡购买者只得10票,需要找到人支持才能获得额外的10-20票,耗费时间精力,需求朋友圈。但是在《创造101》中,腾讯售卖的定制卡可以直接帮助偶像获得票数。如果要获得胜利,砸钱竞争是粉丝唯一能做且需要做的事情。

因此,粉丝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6月15日,临近决赛,孟美岐、Sunnee、赖美云和杨超越的粉丝进行了一次为期54小时的集资友谊赛,获胜者能够得到对手为自家偶像一定数量的点赞投票。QQ粉丝群里,大量粉丝将集资的付款截图不断发出来。与此同时,粉丝们还在视频直播集资数额的变化,配上快节奏背景音乐,为同伴们加油助威。17日晚上,24分钟内,孟美岐的粉丝为比赛项目集资超过22万。三天54小时内,集资总额超过340万,参与人数超过1.8万人。

这只是众多集资比赛中的其中一场,在偶像选秀中,还常见同一个选手的男粉和女粉来一场集资PK。另外,还有些粉丝在微博承诺,只要某个项目的集资金额或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就追加一定金额,从几百、几千到几万,越接近决赛,金额越大,数额越大,这些粉丝群体就越欢欣鼓舞。

看到粉丝为了赢而展现出来的竞争实力之后,运筹帷幄的资方似乎掌握了偶像工业的最大秘密,他们因此宣告偶像时代的来临。比赛结束当晚,某品牌就选了5个女孩做代言人,却要求粉丝买够多少套产品才能成功让她们代言,相当于直接伸手管粉丝要代言费,最高的规定销售额甚至达到800多万。于是,又一轮的粉丝比拼即将开始,不同女孩照片下的进度条时刻提示着,哪一个偶像的粉丝才是最有钱的人。这也许真的是偶像产业欣欣向荣的时代,但是,时刻追逐着权力和快感的粉丝们,真的能够当某个偶像一辈子的“脑残粉”,永远支持下去吗?

迅速被抛弃的偶像:新时代的快消品

 热闹的选举游戏之后,偶像迅速地被抛弃,这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火箭女孩才刚刚出道,网络上就不乏这样的声音:“虽然我拼了命送我pick的小姐姐出道,可是等她们真出道了,我却不想继续追下去了”。

偶像选拔的过程虽然能够比普通明星出道带给粉丝更强的参与感、掌控感和成功的快感,但这种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由于并不是真心诚意地认同偶像的能力或者外貌,偶像往往得不到长时间的支持。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王菊刷爆全网所获得的高支持只不过维持了两周,登上第二的王座之后,路人粉们渐渐散去,她的排名从第二掉到第十四,第十八……最终无法参团。而如今处于话题中心的杨超越又能维持多久的人气呢?现在喊着“超越可爱”的粉丝们,有多少能够真心诚意地支持她出唱片、办演唱会,甚至出现在剧集和电影里?这些化着浓妆带着美瞳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的少男少女偶像们,一旦下了舞台,多半会被打回原型,他们非日常的装扮多半会显得可笑——就像黄子韬一直被观众嘲笑眼线一样。

选秀之后,偶像去哪儿?这是一个中日韩偶像产业都面临的重大问题。偶像们一般相貌平庸(比起娱乐圈中的明星),不太会演戏,歌唱和跳舞能力普通,想要找到后续发展之路实在为难,最终,大部分偶像依旧走回了服务粉丝的道路。

在日本,最出名的48系偶像们主要依靠“养成”过程中的权力让渡来令粉丝持续获得权力和快感,一方面,用畸形和违反人性的“偶像自觉”、“恋爱禁止”主动进行权利让渡,满足粉丝群体产生的“恋爱幻想”。另一方面,积极在深夜小型谈话节目里展现不同类型的人设,办握手会和小舞台演出给予粉丝亲近感和权力感,服务他们的种种需求。并且,将总选拉长战线,每年举办一次,希望持续获得关注。

这种模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无怪乎前不久AKB48团体夺冠感言时,冠军松井珠理奈说,现在是AKB48最好的时代。光是这场总选举,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便达到了34亿日元(约2亿元人民币),达到历年之最。但事实上,不管是在日本本土还是亚洲其他地区,AKB48的影响力的日渐式微已成不争事实,在民间的支持率持续下降,最近AKB48的团体综艺节目对338名成员做了调查,竟然有超过半数的183人想要“毕业”离开团体。而那些已经“毕业”的顶级AKB48偶像中,最有人气的前田敦子和大岛优子,并没有成为顶级艺人,还在小演员的路上苦苦挣扎。

在韩国,除了参加小型节目以外,各种各样的偶像重生节目开始为偶像们拓宽舞台——一次出道不成,就再出道一次吧,偶像产业中形成了选秀——出道——再选秀——再出道的怪圈,有一批偶像永远走在出道的途中,永远饰演着追赶梦想,需要粉丝帮助才能成功的角色。《THE UNIT》是韩国出品的为已经出道却人气不高的偶像们创办的选秀节目,目的是让观众们重新认识到他们。今年,韩国版《Produce101》的第三季更名为《Produce 48》,让分别来自韩国娱乐公司的练习生和日本AKB48 Group的成员同台竞技,刚在总选举中取得了冠军和季军的松井珠理奈和宫脇咲良都是AKB48 Group出道多年的核心成员,这次也不得不重新厮杀和出道。

在中国,虽然现在的偶像节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本来偶像生存的土壤就甚微稀薄。就连以前那些有着专业导师指导评判的草根造星节目,选出的颇具唱跳基础的成员们,在热闹过后真正能长久留下印记的少之又少。《超级女声》选手除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几个人,几乎没有选手跻身娱乐圈前端。而2007年红极一时的《快乐男声》前几名中,还算红人的似乎只剩张杰一人。陈楚生、苏醒等当年的人气选手只活在娱乐圈的边角里。等观众从充满鸡血和热情的选秀中清醒过来,他们也不会再回头临幸这些选手,只会奔向下一个带给人刺激的热点。更何况是现在某些唱歌跳舞都被人诟病,靠卖萌和真人秀表现博取观众眼球的偶像呢?这就是为什么选秀偶像一次次参加选秀的根本原因——他们最大的魅力,就在选秀的彩色气泡里,在“pick我,帮我夺冠”的粉丝助力里。所以蔡徐坤早年参加《星动亚洲》出道后,如今再通过《偶像练习生》重新出道;朱天天等已经成团的女星,也不得不希望通过《创造101》再次出发,但偶像被不断创造出来之后,应该走向哪里,又有谁能知道?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