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式婚礼:一场大型土味庙会?


来源:文化纵横

近年来,中国婚俗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式各样的婚礼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关于婚俗文化的讨论本文作者以近年流行的“中式婚礼”为研究对象,回溯传统中国婚俗,认为并没有真正的“中式婚礼”。

原标题:中式婚礼:一场大型土味庙会?|文化纵横

 

✪ 张帆

 

[导读]近年来,中国婚俗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式各样的婚礼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关于婚俗文化的讨论本文作者以近年流行的“中式婚礼”为研究对象,回溯传统中国婚俗,认为并没有真正的“中式婚礼”,事实上今天的大多数婚礼,并不源于古代,而是来自民国时期作者认为,当代婚礼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某种程度上成为阶层地位的展示,而在复古风中流行起来的“中式婚礼”,奢华之余,似乎显得不伦不类特此编发,供诸君参考

一定曾有这样的一对情侣,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婚礼这场婚礼不仅要浪漫,还要有复杂的仪式承载他们的慎重,有丰富的内涵寄托他们的期待,于是“中式婚礼”往往成了心仪的选择

婚礼那天,他们车水马龙穿过街区,他们执子之手跨越火盆,他们身着华服当堂对拜,他们欢呼之下送入洞房他们很高兴,说终于办了一场纯粹正宗的中式婚礼至少,婚庆公司曾跟他们保证,这样的婚礼一定独一无二

他们躺在床上,精疲力尽,为了这场婚礼耗费了数月的精力,甚至花费也让他们一度愁眉但好在,终于结束了,他们恪守了中国人的习俗,弘扬了传统文化尽管事后并没有人关心,真正的“中式婚礼”是否存在

 

 

 

没有真正的中式婚礼

现在的婚庆公司在策划“中式婚礼”时,往往说是“汉唐婚礼”并以“六礼”作为整个流程的蓝本,依次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这是在周代就已确立的礼制但就算古人将婚礼的宗法价值看得很重,也未必都一成不变地恪守“六礼”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皇太子结婚不行六礼中的“亲迎”之礼;至隋唐之后,皇太子结婚才开始“亲迎”宋代官宦贵族虽然还行六礼,但民间却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到了南宋朱熹作《朱子家礼》时,为了简单也将六礼合为三礼,类似于现代的求婚、订婚、成婚三部曲

 

 

光绪皇帝大婚画像

三礼其实也很“正宗”,因为整个元明清三代,朝廷颁布的《士庶婚礼》就是依据《朱子家礼》制订的,不过大多品官还是严格依照古礼举行“六礼”,以显示官民之间的等级差别在礼仪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庶民百姓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财力举办礼法所规定的奢华婚礼也就是说,今天花大价钱办“中式婚礼”的,让他们“穿越”回汉唐,可能根本就没资格行“六礼”

而且在儒家文化传统中,婚礼本应该严肃、庄重,因此会冷漠得几乎不近人情,主要是不举乐、不祝贺,唐代就有规定:“婚娶家音乐、并公私局会花烛,并宜禁断”今天的婚庆公司们喜欢抬着花轿吹吹打打,没有意识到这是坏了古人的规矩

现代“中式婚礼”中的“合髻”习俗也是一样宋朝就流行夫妻各取一截头发编在一起,称为“结发夫妻”,但其实士大夫们很看不起这类习俗,把这些都当作必须去除的“猥仪鄙事”

在士大夫们看来,所谓的古礼经义,本质上是强调婚礼有“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重大意义,以及代替父母参与、主持家庭事务的严肃心情,所以他们非常警惕婚俗中过分娱乐化的倾向但是一个过分严肃的婚礼,大概没有哪对现代情侣向往吧

更何况,过去的“六礼”所包括的仪式实际上包含整个认识到迎娶的过程,现代将亲迎后的婚庆典礼才称为婚礼,要是真按唐代的标准来,两个人未经媒人介绍“擅自”认识恋爱就已经违礼了

不管现代人怎么定义“中式婚礼”,标准都是王侯将相家的在锣鼓声中,大户人家炫耀着他们的财力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越往后婚礼仪式越趋于简单民俗学家发现,80年代的婚礼相比于民国,“明显的变化是男女订婚前的介绍认识过程复杂了,婚礼的仪式却大大简化”,但“婚宴的铺张却是很大的,以至于婚宴成为婚礼的主要项目”

 

 

这并不奇怪,李银河在研究40年代至90年代的婚礼仪式后发现,婚礼本身有明显的阶层的整异工人阶级家庭往往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四处举债也要把婚礼办得体面,而知识分子阶层大办婚礼的压力就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工人阶层比知识分子阶层更看重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他们在生活中能获得的社会资源更少,因此更需要人际资源

真要说什么是普通人家的“中式婚礼”,摆上一桌酒席,新人挨个认识各位亲朋前辈,才是最“中式”,也是在人际社会中最有用的环节另外有用的,大概就是收份子钱了

文明号召下的新式婚礼

事实上,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婚礼流程,并不是来自于清朝以前,而是来自于民国五四一代可能没有想到,他们奋力反抗的旧式婚礼会在一百年后再次成为新潮

因为仪式繁琐,耗资巨大,且年轻人没有自主权,旧式婚礼被当作是封建遗存在外敌入侵面前,它更是成了国力衰微的原因和象征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胡适、蔡元培、李大钊等人都大力宣扬婚姻自决、恋爱自由的主张胡适就认为,夫妻双方要先有“精神上的结合”,之后才能是“形体上的结婚”因此,“六礼”中的大部分仪式都不再有用,因为人们的婚姻不再需要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仪式也有了它更现代的意义

根据北京1917年风俗调查报告,文明婚礼的流程大致是这样:新婚夫妇一起坐车穿过街道,来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在这里稍加装饰,由主婚人、证婚人来主持婚礼,介绍新婚夫妻,并指挥奏乐两人彼此鞠躬,再向主婚、证婚鞠躬,新人发表演说词、嘉宾发表贺词,最后款待宴客,整个过程只有半天时间有时候也会唱“文明歌”,来取代吹打乐器



 

 

1930年,民国报纸专门讲解结婚戒指 / 衆文,《今代妇女》

取代各种复杂的聘礼、嫁妆,戒指成了双方平等相爱,宣誓盟约的信物民国时期开始有大量的文章介绍戒指的意义、选择方法1940年当一位读者来信问《女铎》杂志“为什么要戴结婚戒指”时,编辑的回复已经是,“这是一种习惯”了,并认为不一定要金戒指,买不起金的,铜的铁的都可以,因为这是平等婚姻的象征

今天人们也喜欢在婚礼上起哄让新人或者家长“讲两句”,有时候也会专门邀请领导、嘉宾讲话,这些习惯也是从民国时候来的那时候邀请名流士绅到场主婚或演讲是文明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习俗最早由北大校长蔡元培积极倡导,他提出了“以演讲代替闹洞房”的主张

不管是中国的传统婚礼,还是西方的教堂婚礼,都没有过在婚礼中演讲的习惯,蔡元培的这一提倡,可以说是中国首创了,当然也能算是“中式”不过他可能没料到,这一提倡为后世贡献了那么多的故事或八卦最为知名的就是在徐志摩的婚礼上,新婚夫妇被证婚人梁启超骂的体无完肤我们也是通过萧红的婚礼演讲知道,她“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历史”

尽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性的婚礼仪式越来越多取代文明婚礼,人们结婚时不再互换戒指,而是举着小红书在“革命路上手牵手”,但领导讲话、新人致辞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不过向父母鞠躬变成了向领袖画像鞠躬,唱文明歌变成了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当然,不仅是新文化运动在积极提倡着新式婚礼,当时的国民政府还推广“新生活运动”改良家庭陋俗,甚至还提倡和举办“集体婚礼”现在大学一搞校庆就喜欢邀请多少对毕业生情侣参加集体婚礼,也是跟民国学的

可以说,借由文化和政治的两股力量,文明婚礼很快成了中国的婚礼主流,也奠定了之后近一百年的婚礼基调这样的婚礼是如此稀疏平常,以至于今天的人根本不会把它称为“民国风”

市场影响下的流程婚礼

人在变,婚礼也在变如果你非要追求某一种固定形式的婚礼,那这种婚礼根本就不存在实际上,现代社会中“婚礼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天”这种概念也是被创造出来的

我们已经发现,婚礼从诞生之始,就不是两个人爱情的象征但婚礼在那时很重要是因为它是礼制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强调阶级身份的效果,还有实际的法律作用,通过一系列婚礼仪式之后,人们才认可这是一桩合法的婚姻,是“明媒正娶”现在有些农村依旧有这样的习惯:不管有没有扯结婚证,只要摆酒了就算结婚了

因此,从唐到清,都是“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六礼中最重要的就是“纳征”,即订婚,男方家送交聘礼,订立婚约,没有这一步的婚姻就视为无效但近代已经不是这样了国民政府时期,订婚不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结婚的自主权从家长手中转移到婚姻当事人手中由官方出具的结婚证书成了婚姻合法性的证明

当婚礼失去其法律效应时,它便慢慢成了一种形式,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越来越趋于简单节约但当80年代自由市场兴起之后,快速兴起的婚庆市场再次把它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的仪式

2002年中国网报道的一场“中国真正的现代婚礼”是这样的——“由一辆林肯豪华轿车带领的10辆奔驰车队在北京长安街的一家豪华酒店前停了下来,花、气球和小雕像装饰着车队,新婚夫妇走出豪华轿车,很快被摄影师、摄像机和欢呼的人群包围”

一个典型的现代婚礼开始一手由婚庆公司操办,婚庆服务业涵盖了美容、珠宝、摄影、餐饮、酒店、地产、旅游、汽车、保险、家具等诸多行业,形成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行业链2009年,中国首部《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婚庆成为一项逐渐正规化、专业化的行业

从2009年开始,中国每年登记结婚人数都超过1000万对,来自中国婚博会产业调查中心的普查报告称,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5%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策划婚礼,78.7%的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的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7%将安排蜜月旅游在城市中平均举办一场婚礼要花6.26万元

 

 

某婚礼车队

本来,在改革开放后,婚礼便不再受勤俭节约的管理条例和政治要求所限制,年轻人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个性来办一场婚礼他们在婚礼中添加了家长想要的中式风格,也添加了自己喜欢的西式元素,总之喜欢就好但在婚庆行业的评判下,这些都成了“四不像”的异类

看似私密的爱情和婚姻问题成为了阶级地位的展示据2011年BBC报道,中国的婚庆产业总值超过800亿美元婚礼的费用没有因为中产阶级的增长而减少,中国的新人们在婚礼上只能扮演着一位热心消费者的角色在杂志、新闻和婚庆公司的宣传下,一场“奢华婚礼”成了每个人,尤其是女性要有的“梦想”

“中式婚礼”正好借着复古风兴起,在山东德州,这样一场“正规的中式婚礼”走下来,成本至少在一万五千元以上,其中迈火盆、跨马鞍、拜门神、撒金银这四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习俗都需要新人花时间学习,所以筹划“西式”婚礼最多需要7天,而“中式”的至少两个月

由于步骤繁多、流程复杂,这种婚礼对司仪的要求就非常高,因此,司仪的价格也比普通的高出一倍除此之外,准备花轿、抬轿人、蜡烛、桌案等道具开支又将成本拉了上去这样的“中式婚礼”比普通婚礼花费至少高一倍

既然这么中式,配乐肯定也要用中式音乐吧在2018年春节,浙江杭州的一对新人结束了爱情长跑,送给自己一场“中式婚礼”作为纪念,他们播放的婚礼进行曲是杨臣刚唱的《嫁狗》——“只要对我忠诚,我就别无所求,愿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他们说这也是“中式婚礼”,你有什么办法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