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杜庆生:“乔老爷”印象


来源:凤凰网文化

乔老爷是中国当代词坛泰斗乔羽老先生的社会称谓。人们都习惯于这么称呼他,他老人家也乐于接受。要写这样一位名人,我实在是力不从心,况且只是在今年才有幸结识乔老爷,也仅仅见过两次面,所以只能谈谈印象了。

(左:乔羽先生,右:作者)

我第一次见到乔老爷,是在山东省文博会上。这期间,省人文促进会举办了一个高层论坛,邀请了全国七、八位著名的专家、学者,乔老爷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与会人员期待的掌声和目光中,乔老爷稳步走上讲坛。我被安排在听众席的前排,这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的机会。他老人家中等个头,明显发胖但并不臃肿的身体,方脸,阔口,高高的额头,脸上挂着似乎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微笑,走起路来上身稍稍有点前倾,让人觉得十分谦恭。眼里打量着乔老爷,脑子里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文博会上刚刚展示了孔老夫子的雕象,那面目,那神态,还真的有几分相象。

演讲开始了,就像我早已耳闻的那样,乔老爷说的的确是一口地道的济宁话。我的眼睛湿润了。他老人家离开家乡几十年了,长期居住在北京,还经常周游国外讲学,但至今仍然是乡音未改,可见对家乡的感情之深。他的嗓音不是太高,但铿锵有力,吐字非常清晰,借用戏剧界的一句行话,叫作字正腔圆。他从“家和万事兴”这个最普通的处世格言说起,从人与人的和谐讲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历史的经验讲到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急迫,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他没有讲稿,但整个演讲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朴实,一切是那么顺畅、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和盛气凌人。我往听众席上扫了一眼,所有的人都张大了眼睛,屏声敛气,唯恐漏掉一个字。这分明是在享受一场不可多得的艺术。忽然耳旁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等我醒过神来,才发现乔老爷已转过身去,正迈着平稳的步履向台下走去。事后,主持会议的省人文促进会于德普会长感慨地说:“引经据典地阐述这么重大的一个题目,讲起来又全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乔老爷真是大家啊!”

一个月后,为了请乔老爷参加一个高层论坛,我和市中区的同志赶赴北京。在市东北郊乔老爷住所附近的一家酒店里,乔老爷和夫人带着女儿、外孙同我们一行共进晚餐。他打开外孙递过来的包,拿出一瓶五粮液酒,几包中华烟。看到我们有些过意不去的样子,乔老爷宽慰地说:“嗨!这有什么,你们还记得我有一句‘朋友来了有好酒’的歌词吧,更何况是老家来人!”边说边给我递过一支烟来,我赶快划着火柴,帮乔老爷把烟点上。看到乔老爷这么热情、随和,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我们同乔老爷边吃边聊。我问:“乔老爷,您‘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词,唱响了整个中国。‘一条大河’,您老人家一定是指的咱们家门口的运河吧!”乔老爷听完我的话,哈哈大笑起来。停住笑声,他认真地说:“那倒不是。当年领导交给我一项创作任务,不知怎的老憋不出词来,后来在出发的路上看到了长江。当时正赶上汛期,站在江边放眼望去,啊!这么宽的大河!整个河面波涛汹涌,后浪推着前浪,翻滚着向东奔流。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象,于是还真的来了灵感。”看我们几个有点失落的样子,乔老爷诙谐地一笑,话锋一转:“不过,歌词里还有一句‘我家就在岸上住’,我是从小在运河边长大的,这不是写的运河是什么?”我们都会心地笑了。是啊,长江岸边怎么能住人呢?但再往深处一想,长江也好,运河也罢,不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吗?再联想到为爱女取名“国子”,乔老爷心里装的,已不仅仅是一条运河,而是整个中国!

随我同行的几位同志依次给乔老爷敬酒。这时服务员送上一盘小炸鱼,说是乔老爷平时喜欢吃的。我仔细看了一下,这种鱼体长五、六公分,挂了一层薄薄的糊,用油炸过之后焦黄焦黄的,看一眼都让人流口水。乔老爷给我们每人夹了一条,然后说:“咱们老家运河里产一种叫‘小孱子’的鱼,细长的身子,尖尖的嘴巴,和这种鱼差不多,还有生长在河边浅水里的‘鲤咕牛’,做成黄鱼汤,‘曹鱼头’放在地锅里焖上一夜,那味道才真叫鲜哩!”说到这里,乔老爷已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我们也被乔老爷这浓浓的运河情结打动了,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老人家,静静地听他叙述家乡的往事。此时此景,坐在我们面前的那里是什么全国名人,分明是一位性情宽厚、心地善良的长者。我脑子里忽然又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了,我的祖父,一位在建国前当过私塾先生、建国初曾任县政协委员,尽管一辈子没离开过黄土地,但时时都把国事当家事,常常关心周济乡邻,在附近十里八乡颇有声望的老农。想到这里,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我定睛细细打量着外貌酷似祖父的乔老爷,他宽阔眉宇间的眉心微微蹙起,仿佛让人感到他永远都有尽不完的责任。他的两只眼睛,彼此隔开略远一些,似乎可以把一方景色同时收入眼帘。那眼神,象山一般的坚毅,海一般的深沉,水一般的柔情,天空一般的清澈。即使两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仍然闪现着睿智而又快乐的光芒。

“咱们济宁在京杭大运河上可是有名得很呐!”乔老爷比刚才又高了几度的嗓门,一下子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我抬腕看了看表,已是晚上九时半,晚餐已经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可年近八十的乔老爷却看不出丝毫的倦意,谈兴反倒越来越浓。“咱济宁在京杭运河处在中枢、要冲的位置,管理运河的总督衙门就设在济宁,当年的总督可是朝廷的一品、二品大员啊!那时的济宁有七十二衙门之说,加上城区众多的园林和秀美的南方水乡风光,被称作‘运河之都’,‘江北苏州’。济宁段运河上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水利工程,”他稍一停顿又接着说下去:“对了,就是同四川都江堰齐名的南旺分水岭,这项工程是汶上老人白英创建的,据说毛主席都称赞他是‘农民水利专家’。一个普通百姓能干出这么大的事业,了不起啊!这都是咱们济宁的财富,也是咱济宁人的骄傲,可要好好珍惜啊!”接下来,他老人家如数家珍般的讲起运河上的众多景观,从太白楼讲到铁塔寺、声远楼,从王母阁、财神阁讲到顺河东大寺,从草桥口讲到南门口、小闸口……。乔老爷那里讲得兴致勃勃,满桌人听得如痴如醉,忘了让酒,也顾不上夹菜。

瞅着眼前的情景,我在心里偷偷地乐起来:为了请乔老爷去济宁参加活动,我下功夫打了几天的腹稿,这下可好,一句也用不上了;我们的本意是要说动乔老爷,现在乔老爷是不说自动了。果然,当我提出请乔老爷为《运河风云》(以白英治水为题材的长篇纪实历史小说)一书题写书名、撰写序言时,他老人家慨然应允;中区的同志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题词簿,他老人家毫不犹豫地挥笔写下了“运河之都,魅力中区”八个大字;大家提出要与乔老爷一起照张相,他老人家笑着点头答应了,于是,济宁的同志每人都与乔老爷合了影。看看时机到了,我正式向乔老爷提出了前往济宁出席高层论坛的邀请。他没有正面回应我的请求,而是若有所思地自语道:“能在晚年多为家乡尽点力,我也就心安了。我还准备在老家的电视台办个专题节目,每天讲15分钟,专讲运河,连着讲上一个月,不知你们欢迎不欢迎?”大概对他老人家的这个想法感到太突然,我们几个人一时竟愣住了,几秒钟之后,大家才使劲地鼓起掌来。

邀请乔老爷出席论坛的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我的心情反倒无法平静下来。我在想,我认识的乔老爷首先应该是个文人,但他又有着政治家的宽广胸怀;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一个写歌词的,我写的歌词都是些大白话”,但我更多地从他身上看到了学者的凝重严谨和哲人的精到思辩;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他既有老农的敦厚平实,又有水乡人特有的聪灵柔韧。究竟如何准确地构画出乔老爷给我留下的印象?我陷入了更深的思索之中……

(作者:杜庆生,山东省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来稿。)

[责任编辑:温琳琳 PSY106]

责任编辑:温琳琳 PSY106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