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梁鸿:从丈量土地到观望中国,身向远途心念故园


来源:凤凰文化

长期书写乡村与中国关系的当代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讲述她对中国乡村当下与未来的思索。

2010年,梁鸿发表作品《中国在梁庄》,从此,这个小村庄成为人们认识中国乡土样态的醒目标本。8年间,梁鸿笔下的梁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村口那条小河边的乡民们又过得怎么样了?2015年,梁鸿的父亲去世,这直接促使她以父亲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那些走出梁庄的父老老乡们,他们的命运又是否让梁鸿怀有深深的疼痛感?

长期书写乡村与中国关系的当代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讲述她对中国乡村当下与未来的思索。

农民的痛苦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在小说《梁光正的光》中,父亲有一件白衬衫,这是小说中唯一真实的存在。这不单单是一件白衬衫,而是父亲对生活的某种坚持——他身处农村有些脏乱的环境中,但又如此爱干净。梁鸿试图通过这样的细节展现梁光正身上那种捉摸不定却又极为可贵的特质。在她长期以来的观察和研究中,大众对中国农民的理解皆是太单调、太符号化,并且将麻木、愚昧等概念覆盖在他们身上。这种曲解深深地刺痛了梁鸿的心,她想用文学作品来达成“把农民还原成人”的愿望:“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农民,他的痛苦,也是人类的痛苦。他一生都在跟土地打交道,他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他试图拔脱身份、试图超越世人对他们的判断。”

身向远途,心念故园

2010年,梁鸿在写《中国在梁庄》时特别强调自己的创作是源于精神上和矛盾的挣扎,十年过去了,这样的挣扎和矛盾却依然存在。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梁鸿而言亦是如此。

与许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一样,梁鸿也有着外出求学定居他乡的人生轨迹。但无论身在何方,她都无法忘记年少时与大自然亲近的生活,那条大河、那些在河边繁衍生息的乡民们,是她的精神原点。从梁鸿的作品中,你看到的是一个处于倾颓和流散之中的乡村,那里充满破败和衰老的气息;你读到的是那些为了生存而远离故土来到城市谋生的老乡,他们普遍窘迫卑微、辛劳困顿,或许与你所正遭受到的生活困境一样。

切身体验梁庄人的生活场景

《中国在梁庄》带动了近几年非虚构文学的火热。梁鸿所理解的非虚构,是通过抽丝剥茧、细致入微的调查,以自己的角度,还原当下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背井离乡的人们。为了展现“梁庄生命群体”的重要一部分,梁鸿逐一走访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梁庄人,并且与他们同吃同住,与他们交心聊天,体验他们所做的工作。或是在工厂里,或是在建筑工地上,或是买菜,或是蹬三轮……梁鸿把这其中的辛酸、困惑、愿望、甚至幸福,集结成了这部《出梁庄记》。

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中国有近2.5亿农民,他们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了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掩卷沉思,这些问题在你的心里有了答案吗?

保持生活对你的“撞击”

读完梁鸿的作品,你会有一种内心的冲撞,你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感到悲伤或是痛心。因为他们的痛与爱不单单是哪一类人的痛与爱,而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写。”她认为写作者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内心最深远的东西,保持生活对你的撞击,才能保持住写作锐度。

作家的内心背后是整个人类

梁鸿多次提到:“好的作品应该是抵达生活的各个层面的。”一个完全关注自我的作家,也可以写出非常棒、甚至是伟大的作品,因为他的内心也是整个人类的内心之一。相反,一个关注社会问题的作品也有可能是差强人意的。所以,题材没有大小高低之分,只有作家对自我、对社会、对文学的认识深远或浅薄的问题。

舍得,中国智慧。敬请收看由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聆听梁鸿深情讲述这些年来她在创作中所经历的一幕幕真实场景以及人们的悲欢离合。

[责任编辑:温琳琳 PSY106]

责任编辑:温琳琳 PSY106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20180405 梁鸿:真实的农村比莫言的魔幻小说更魔幻 http://p0.ifengimg.com/source2/pmop/storage_img/2018/04/03/pmop-181807516_size4_w1920_h1080.jpg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