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邵丽、张楚谈《挂职笔记》:生活在城镇就像生活在水面之下


来源:凤凰文化

3月6日19:00,由郑州松社书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作家邵丽《挂职笔记》新书分享会”于郑州松社书店举行。作家张楚及本书作者邵丽出席活动,与各界读者一道分享了《挂职

3月6日19:00,由郑州松社书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作家邵丽《挂职笔记》新书分享会”于郑州松社书店举行。作家张楚及本书作者邵丽出席活动,与各界读者一道分享了《挂职笔记》的创作体会及各自对于用女性视角书写乡土文学的看法。

邵丽、张楚在活动现场

邵丽,当代著名女作家,生于1965年11月,现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明惠的圣诞》《我的生活质量》《城外的小秋》《第四十圈》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等。

《挂职笔记》2017年9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邵丽前些年曾在河南省汝南县挂职两年,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笔记》是她深入基层生活之后的最新创作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辑,在上辑里,叙事者通过挂职副县长的视角,以相对独立和客观的立场来理解人们的生存状态;在下辑里,第一人称开始隐去,文本围绕一系列人物而展开,他们处在不同的城乡关系链条中,有着各自的具体生活。

在本书中,邵丽以沉着的笔调,写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心态,写出了困惑和焦虑,也写出了长存于世的人性光辉。她的写作并不完全借助于故事变化和情节冲突,而是冷静地使用有节制的笔触,写出人性中的曲折和波澜。她以悲悯的情怀写出了中国这个古老农业大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内心的煎熬和挣扎,传达了社会转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感以及身份焦虑,并最终表现了与此相关的生存奋斗和人性尊严。

《挂职笔记》,邵丽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家张楚说:地域和写作确实有关系。生活在城镇就像生活在水面之下,这里像是一个蜘蛛网,密密麻麻、经纬交错,身边不断游过一些浮游生物,你跟它们碰撞、接触、纠缠,然后各奔东西。阅读《挂职笔记》可以发现,在邵丽老师的小说中,总有类似这样的人,他们或生活在农村,或生活在县城,他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会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他(们)的生活又极易被偶然的事件或必然的事件冲击的不可收拾。比如《刘万福案件》里刘万福的“三死三生”,比如《人民政府爱人民》里贫困户的无奈与困惑。《挂职笔记》中收录的《第四十圈》,依然没有脱离邵丽老师的小说谱系。小说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立体叙述了一宗凶杀案,但是案件本身不是重点,而是案件之外底层小人物的众生相:每个人都在生活的“炼狱”中苦苦追求着他们所理解的幸福,这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邵丽老师对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力求公正的审核、公正的剖析,克制和冷静之余,弥漫着一种克制不住、但又力求节制的悲悯和怜惜。

谈及自己的挂职经历和书写乡土文学的创作体会,邵丽说:我当时写这些挂职小说,其实面临着内心的巨大焦虑,就是我的写作要转型,所以这次下去挂职,给我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契机,让我看到了文学的本质,那就是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我重视那种带有泥土气息的原汁原味原生态的语言,当你跟那些基层的人民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幽默。中国几千年来,苦难都是靠这种智慧和幽默消解的。它无所谓高级或者低级。也无所谓对与错,我们要正视它、重视它,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之根。至于小说和素材的关系,我觉得一个是表,一个是里,小说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内里,还是事物本身的逻辑和它的真实性。就《刘万福案件》来讲,我没有更多的演绎。我把刘万福领到了读者面前,引起千万人的围观,可是那于解决他的问题,改变他的命运,并没有任何裨益。在基层,尤其是在乡村,刘万福这样的人物太多了,这也不是让我们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产生这样一种对待刘万福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和人们麻木不仁的态度。一个小说家要有穿越情绪的能力,要找到苦涩背后真正的味道。其实我更主要的不是写故事,而是我们面对故事的困惑。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