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世界文化遗产之龟兹、麦积山艺术珍品即将抵沪展出


来源:凤凰文化

2018年1月18日,“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新闻发布会暨票务启动仪式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由喜玛拉雅美术馆与新疆龟兹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三

2018年1月18日,“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新闻发布会暨票务启动仪式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由喜玛拉雅美术馆与新疆龟兹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三方携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始人、馆长戴志康担任总策展人,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担任策展团队成员,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沈其斌担任艺术总监,首次将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摇篮的新疆龟兹古国壁画艺术和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壁画、彩塑艺术等世界文化遗产“请”到上海,全程跨越5000公里,总计80件艺术瑰宝,作为喜玛拉雅美术馆2018开年之展,将于2018年2月3日至5月28日对公众开放。

“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展览海报

出席本次展览发布会的嘉宾包括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始人、馆长、总策展人戴志康,新疆龟兹研究院展示交流中心主任申春,证大集团总裁、证大文化董事长、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朱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展览艺术总监沈其斌,上海银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倩等。

“文明的对话”系列展览第三部,2018开年之展

“佛国山水“是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文明的对话“系列展览第三部,是继2015年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敦煌:生灵的歌“、2017年与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及达•芬奇理想博物馆合作推出“奇迹: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展示人类历史上东西方文明通对话融合达到的各自艺术巅峰后,再次回眸历史,探寻源头,更进一步亦更加久远地探寻逾2000年前中西方文明沿丝绸之路从新疆龟兹至甘肃麦积山交流碰撞所激发的艺术光芒。展览将以系列呈现,“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佛国山水Ⅱ——山水社会“分别将于2018年2月至5月将向广大申城市民推出,全方位展现丝路瑰宝艺术魅力和历史与当下文明对话盛景。

《卢舍那佛》阿艾石窟约公元8世纪高146.7厘米宽88.5厘米赵丽娅临摹

绘于阿艾石窟主室右侧壁。在佛教中卢舍那是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此幅壁画中的卢舍那佛身内包含一切世界,能在一切世界中转法轮,调伏众生,法力无边。壁画中卢舍那佛的胸部、腹部、臂部都绘有小佛,尤其是佛膝下双腿各绘有两尊菩萨,双手托盘,盘中有水果等供品,此幅壁画色调淡雅,绘制精细,具有浓郁的汉地风格。

《一佛二菩萨组像》麦积山第44窟西魏菩萨像:高140厘米宽68厘米厚16厘米佛像:高171厘米宽106厘米厚65厘米孙靖临摹

佛像水涡纹高肉髻,长眉细目,直鼻、嘴角内敛。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结跏跌座。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质感厚重,层次分明,富有装饰趣味。佛面形方园适中,端庄典雅、微微俯视、和蔼可亲,集中体现了西魏造像的美感。龛外胁侍菩萨,头戴宝冠,上身袒露,下著长裙,披帛绕肩飘然而下。面容秀美、体态端庄优雅。此组造像为西魏代表作。

作为佛教进入中国第一站,神秘梦幻的龟兹古国壁画艺术将惊艳沪上

西域龟兹古国地处中亚腹地塔里木盆地之北缘,扼古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交融荟萃之地。东西方文化沿着古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不断地繁衍生息,孕育出了灿烂的古龟兹文化,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所表现出跨民族、跨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融合性与多元化创造,成为人类文明与文化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历史典范,举世瞩目。

龟兹石窟是古龟兹地区(即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拜城、新和等县)大小二十余处佛教石窟遗存的总称(包括著名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阿艾石窟),目前遗存洞窟700余个,保存壁画近10000平方米。她地处葱岭以东,介于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和敦煌石窟之间,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的结晶,表现了从公元3—13世纪佛教艺术的杰出创造和高度成就,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这一时期内龟兹石窟产生、发展、繁盛和衰落的过程,也为特定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宗教艺术、民族民俗、音乐舞蹈的发展与演变提供了丰富的证据。尤其是壁画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成为龟兹艺术的突出成就之一,具有历史的和审美的突出普遍价值,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新疆龟兹研究院此次特选送了三十九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龟兹石窟壁画作品进行展出,旨在让观众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视野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从中接受传统艺术教育,并共同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业。

《龟兹供养人》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4窟约公元6世纪高134厘米宽200厘郭峰临摹

绘于克孜尔尕哈第14窟右甬道内侧壁。图中供养人像男性剪发垂项,上身穿翻领、折襟、窄袖联珠纹锦大衣,腰束联珠纹革带,佩长剑。下身穿窄口裤,脚蹬尖头皮靴。女性上身穿翻领、折襟、束腰长裙。其中两身供养人绘出头光。在其脚下方各绘一身地神,双手托供养人的脚。表明此图描绘的是龟兹王公贵族形象。

东方的微笑——“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之麦积山石窟艺术首次亮相魔都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这里群山环抱,气候宜人,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一体,堪称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不断地开凿和修缮,历史上虽经多次地震与火灾的破坏,仍保存窟龛221个,泥塑、石刻造像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以其序列完整、技艺精湛的众多北朝泥塑最为著名,其泥塑技法细腻、生动传神,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是国内石窟寺中保存北朝泥塑时代延续最完整的石窟寺,也是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代表之作。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塑和壁画的有机结合。尤以雕塑著称于世。不论是早期的古朴雄健、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浑润饱满,还是隋唐的丰满圆润、宋代世俗化的造像风格,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温婉可亲,富于生活气息,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系统地反映了我国从十六国后秦到北魏至明清雕塑发展的历史,是一部非常完整的雕塑史。为配合此次展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特意精选了多件代表性精美壁画及彩塑作品赴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让申城市民一饱眼福。

《泥塑菩萨立像》麦积山石窟第123窟西魏高123厘米宽49厘米厚28厘米段一鸣临摹

塑像位于窟正壁左侧。头戴花蔓高冠,面型饱满丰润,弯眉细目,直鼻,薄唇,嘴角内敛。着低胸交领束腰长衫,宝缯自双肩分披下垂。左臂屈肘自然下垂,右手持贴于腹前。身躯窈窕、委婉多姿,服饰层次清晰、厚重富于质感,华丽的服饰体现了其身份的高贵,沉思下的双眼,含笑的神态,深刻地塑造出菩萨女性般的温柔与恬静,给人以高雅、豁达之感。为西魏菩萨代表之作。

《飞天》麦积山第4窟7龛北周高200厘米宽400厘米李光霖临摹

绘于窟龛上方,大型飞天七幅之一。画面两组飞天,相向而飞,有的手执乐器演奏,有的手捧供物飞舞,自由自在地飞旋于鲜花与祥云的虚空之中,一幅欢快祥和的动人场面。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不仅轻盈优美,增加了人物的流动感,也体现了作者卓越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天人的脸部和肌体部分均为薄薄一层优质细泥塑出,其他如衣着、飘带、饰物及周围的流云、花饰等,均彩绘而成。将立体雕塑和平面绘画珠联璧合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绘制出了“薄肉塑”飞天壁画,具有“呼之欲出”之感,在中国石窟壁画中独此一处,成为中国石窟壁画中的经典之作。

筹备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艺术基金“,致力于”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程

东、西方各种文化的西进东来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承载了古代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轨迹,丝路文化的传承保护是当代社会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发布会上,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发起筹备“一带一路专项艺术基金“,致力于”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程。其宗旨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措基金,资助中国丝路文化和佛学文化艺术保护项目,启动”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程,为建设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上海银都(实业)集团总裁陈忠向筹备成立的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艺术基金” 无偿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并荣誉获颁”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首张全球纪念门票。

全方位感受世界文化遗产风采,搭建丝路艺术文明展示交流平台

“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将通过新媒体等技术的运用,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感官上呈现逾2000年前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及生活场景,致力于让观众不出上海就可以身临其境、细细品味丝绸之路之世界文化遗产风采,并结合多场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让广大观众多维度通过文明对话交流,从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时尚潮流、寻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展示与体验,共同打造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丝路艺术文明展示交流平台。

票务同步上线,第一时间感受丝路文化艺术之美

新闻发布会现场同步启动票务上线仪式。即日起观众可以通过众多票务平台率先抢购特惠票(开幕巨惠票50元/张起)。关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证大文化”、“大观舞台”、“山水sense”等微信公众号,即可了解详情。

佛国山水Ⅰ——造像深处

总策展人:戴志康

策展团队:李天铭、徐永明

艺术总监:沈其斌

开幕日期:2018年2月3日-2018年5月28日

展览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3楼)

主办: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联合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龟兹研究院

协办:上海证大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

学术支持:敦煌研究院

指导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浦东新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2017年度支持项目

新疆龟兹研究院简介

新疆龟兹研究院成立于1985年,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直属文博事业单位,是新疆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和研究方面的综合性专业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能是对古龟兹地区(阿克苏地区库车、拜城、新和等县)佛教石窟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和研究。研究院目前负责保护和管理的石窟群共有9处,其中:拜城县3处,即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库车县5处,即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阿艾石窟;新和县1处,即托乎克拉艾肯石窟。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上的重要遗迹,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他八处石窟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20-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画1000余平方米。1953年成立了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加强了管理与保护。1962年以来,除了架设栈道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对佛像和壁画的破坏。1976年至80年代初,为防止石窟岩体崩塌,国家拨专款进行了喷锚加固保护工程。1985年,麦积山石窟保管所更名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2017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正式划归敦煌研究院,开启中国石窟艺术保护的“敦煌模式”。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