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炼:衔接1949前后的一代中文现代诗人开始凋零了


来源:凤凰文化

“余光中先生的诗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和美学非常重视,他的诗里始终对诗歌的音乐性,包括韵、节奏等等都非常讲究,促进了当代中文诗在形式方面更加自觉和成熟。在对诗歌书写本身的关注上,余光中先生对于当代中文诗意义非常大。”

凤凰网文化讯(徐鹏远报道)12月14日上午10时许,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寿90岁。朦胧诗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杨炼得知这一噩耗后,在个人社交平台表示了哀悼,并称中文现代诗衔接1949前后的一代开始凋零了。随后,凤凰网文化联系了杨炼。

杨炼

2000年底,杨炼担任台北驻市作家,第一次见到了余光中。虽然没有很深的交往,但他对余光中的诗歌评价很高:

“余光中先生的诗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和美学非常重视,他的诗里始终对诗歌的音乐性,包括韵、节奏等等都非常讲究,促进了当代中文诗在形式方面更加自觉和成熟。在对诗歌书写本身的关注上,余光中先生对于当代中文诗意义非常大。”

杨炼说,余光中、郑愁予等1949年左右到台湾的这批诗人,对于中国新诗一百年的传承作用非常重大,特别是使得新诗保持了连续性而没有中断。他们上承闻一多、戴望舒、卞之琳,下接朦胧诗开始的大陆当代诗歌,正好起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过,杨炼认为余光中的诗歌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大陆和台湾的生存经验,包括对历史的认知态度还是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人生经验,跟台湾完全不一样。但在1980年代中期时,朦胧诗最初的启蒙之后,台湾诗歌引进大陆,给人很强烈的一种惊艳感,很多诗人当时都模仿港台味的诗歌。随着大陆诗歌往前迅猛推进,大陆的社会、经济发展,包括全球化影响,大陆诗歌某种意义上离开了最初和台湾诗歌的那种关系。

尽管如此,杨炼还是承认,从纯粹抒情诗的意义上来说,有很多大陆诗人接续了余光中的诗歌意识,最著名的是已去世的张枣。

在杨炼看来,现代诗寻找自己成熟的这条道路还远远没有完成,余光中那批台湾诗人有一种对形式的自觉,而当代大陆的人生经验和思想经验让这种对形式的意识面临着深刻和强大得多的思想能量,二者之间的最好组合还没有真正出现。

余光中在凤凰网文化《春天读诗·3》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