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什么时候开始,“忙到没有性生活”成了励志鸡汤?


来源:凤凰文化

在加班文化里,有著名的“996工作制度”,很明显指的是早晨9点到晚上9点上班,每周工作六天。可是还有很多媒体人都是过着“007”的生活啊,随时等待着“热点”出现……

秋去冬来,北京已于10月29日入冬。今年我们不但度过了一个超长待机的夏天,也度过了一个迟到早退的秋天。

我们感受着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世间万物,年初列的愿望单子还不知实现了多少,却惊悚地发现好像唯有一件事从来没有变过,就是加班

你知道吗,维港的夜景之所以璀璨,因为闪亮的写字楼里,有千百个在加班的人。

有个段子说,“你打游戏时,别人在熬夜加班赶项目;你上班摸鱼时,别人在卖命拼酒陪客人;你晚上睡大觉时,别人在废寝忘食地工作;你跟朋友出去旅游时,别人在通宵做商业计划书。这就是别人二十多岁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而你皮肤好气色好精神好的原因。

大概率上,工作使人衰老。

对于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而言,加班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每天华灯初上各个写字楼里依然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会持续到深夜,加班可以说是大部分人都公认的业内潜规则。

在加班文化里,有著名的“996工作制度”,很明显指的是早晨9点到晚上9点上班,每周工作六天。可是还有很多媒体人都是过着“007”的生活啊,随时等待着“热点”出现……

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加班都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的一种常态。大家工作起来,不外乎最怕客户突然的关心、突如其来的新闻、紧急上线的项目,总是有这样那样十万火急的工作等着你。

别担心,全世界陪你加班

加班是社会文明的产物。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汤普森在其著作《时间、工作纪律和工业资本主义》中认为,随着制造业的兴起,与工作相联系的时间制度建立起来,新的资本主义制造系统利用时钟和时间来管理工人,并使之逐渐成为新的工作习惯。

工时制度建立之初,由雇主单方面决定工作时间是工业化国家的共同经历,19世纪中期,资本家强迫工人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成为了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必经之路。

经历了无限期加班后,工人阶级为缩短工时而斗争,大约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二战”结束之后,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40-48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被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认可。

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在服务业和新技术领域又开始掀起延长工作时间的浪潮,出现了灵活化、非正规化的新工时制度。几乎也是从此时开始,他们将大量加工业和传统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带来了延长工时的加班现象。

中国就受到了这一波加工浪潮的冲击。在江浙及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频频涌现,大面积的工人加班现象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工时制度的建立、实施和变迁的过程,与许多欧美国家不同,颇具“中国特色”,至1994年《劳动法》颁布前,工时制度是由政府法规和党的通知形式规定的。1994年《劳动法》颁布后,规定每周44小时工作制,翌年2月份,国务院决定将工作时间减少为每周40小时,确定了8小时标准工时制度。

再来看看加班的鼻祖——华为。创业初期,华为研发部只有五六个研发人员,大家夜以继日地钻研,几乎没有假日和周末,甚至没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后来几乎每个进入华为的研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卷放在办公桌下。“床垫文化”已经成为华为精神的象征。

网传腾讯加班段子

加班文化还是世界的。

日本是出名的“加班大国”,在日文中有“超勤文化”的表述,也被说成“过劳文化”。对不少日本男性来说,“朝6到晚11”的工作模式相当普遍。清早从家乘地铁到公司,上班加“例行”加班后,再和同事酌酒交际到深夜,似乎“不介意私人业余生活被侵蚀”。

日本流行小说作家星野慎司在《不寻常的市民生活》一书中这样描述日本人的加班心态:“忙碌的工作就像因参战而烙在身上的伤痕一样,那是男人的勋章。

与其说日本人是基于一种责任感而工作,不如说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而工作。日本“加班文化”属于区域亚文化,和中韩两个邻国有着共性,在东亚的儒家文化圈里,“劳动是一种不可动摇的正面价值观”,是一种不可质疑的美德。

韩国普通民众对加班也习以为常。韩国制造业劳动人员的全年工作时间达2287小时,在各主要行业中居首。韩国三星集团曾对2.3万名员工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平均下班时间是晚8点,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晚9点后下班。

工作与生活难舍难分

过去,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受人尊重;现在,“忙到没有性生活”的工作状态却开始备受推崇。证明人生成功的标准越来越趋于单一,那些只有在工作中——而非生活上——取得成就的人才有资格受大家膜拜。

父母那代人认为,为了工作——尤其是无薪时,牺牲身体和生活是不值得的,所以上班对他们而言就是:拿多少钱出多少力+等待下班。

但时代发展到我们这一代,工作还有赚钱之外的附加意义,比如个人发展、终身事业、价值寄托等。

不是所有的加班都是坏事,有人会因为职业性质而加班,有人会因为工作量太多而加班,也有人只是想把工作尽善尽美地完成。

在无所不在的催眠和洗脑中,意志力薄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容易发展成为加班的新教徒,他们在深夜里加着班,双手敲着键盘,内心里祈祷着升职加薪、少年有成、事业有为。

截自加班特狠的腾讯推出的一支不加班广告视频

我们“乐意”加班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这也恰恰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

许多人觉得那些伟大的人是熬夜加班后的伟大。但大多数写名人通宵达旦工作的文章会有个前缀,如:常年如此,多年保持这种作息等等。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伟大,不是加班熬夜,而是他们养成了工作习惯,如果不是在凌晨晚上三点睡觉或凌晨四点做事,那是不舒服的。习惯养成后,身体会随之调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很多人,因为加班,虽然死不了,但却也患上各种慢性的病症。颈椎不好,腰椎不好,太正常不过了,但这些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陷入一个容易变得冷漠的漩涡中。

你没有时间好好陪家人,那么很多很小的细节,以前沟通就能解决的,而慢慢的被搁浅,变成一颗炸弹。感情容易变得淡泊,有时仅仅只是因为你连给对方好好做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你没有时间好好和人打一个招呼,你也因为拥堵的交通和空着的肚子,特别不开心地按喇叭。你在这个城市兜兜转转,却很难真正感到快乐和放松。

截自加班特狠的腾讯推出的一支不加班广告视频

我们更要警惕“加班光荣”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因为它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似乎对企业忠诚,就不应该拒绝加班,就应该自觉自愿地加班,就应该一切都要惟老板之命是从——这才是部分人宣扬“加班光荣”的危险用心。

关于加班,值得认同的是,在价值观统一的情况下,员工自愿来帮忙,但不要以此作为文化。有时候一个团队,当他们主动在一起时,是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想要看到的产品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加班最好的态度应该是:如果需要不必委屈,如果能免不必硬来。

没有人是喜欢加班的,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很难再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得那么开来了。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