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话日本》:日本人没有表情吗?为何中日不能和解?


来源:凤凰文化

“在这种村落文化中间,如果要保持你在村落中一员的地位,也就是所谓‘和’的关系,只能杀掉自己。所谓杀掉自己,就是要压抑自己的欲望,去顺从整个集体以及上级的意志,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样他们的表情就逐渐消失了。”

新书发布现场

凤凰文化讯9月16日,旅日三十余年的学者马挺与女儿马维合著的《马话日本》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彼岸书店举办。新华社瞭望智库副总裁夏宇、文史学者解玺璋、日本问题专家萨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李兆忠、《读书》杂志执行主编祝晓风作为嘉宾出席发布会。本次新书发布会由东方出版社和彼岸书店共同主办。

书封

《马话日本》:从日常生活中洞察日本

《马话日本》由马挺所撰八十一篇千字文随笔与马维插绘的八十一幅诙谐漫画构成,试图颠覆对日本的刻板印象,为读者讲述一个更加真实的东瀛文化与社会。

解玺璋从语言与细节两个角度指出了《马话日本》的特点所在。“这个书好在介绍的都是日本人生活上的细节,你可以从很细小的一个地方,去体会日本这个民族的行为方式,他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背后支持他的文化心理是什么。看完觉得对日本人的看法跟之前不太一样了,没有想到原来日本人是这样的。特别是他从语言这个角度入手,对我特别有吸引力。我觉得语言文字特别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群体内在的文化心理。我们的北方语言、南方语言不一样,北京语言跟上海的语言不一样,里面都包含了很多地域和群体的性格。”

萨苏在日本也生活了很长时间,他指出了作为大陆民族的中国与作为海洋民族的日本之间的差别,也强调了日本文化的东方属性。“在学习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海洋民族天生比我们占了便宜。第一点,他特别重视数字。出海的时候,每天喝的水都是定量的;第二,海洋民族非常重视协作,而且有上下体系。出海的时候,任何一个人不恪尽职守船都会出事,而且你在船上只能听船长,哪怕你觉得船长是错的。工厂生产就是这样,第一是数字化,每一个零件都是一样的尺寸,你需要对数字精确掌握。而且每一个零件都是不同厂家生产的,需要相互配合。”

“我们会忽略掉日本人的属性,他其实是保留了大量的东方文明,中国现在自己的文化是东方文化吗?不是,我们是实用主义文化。东方的精神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文明的感觉,汉唐的时候给我们非常丰富的体验,后来我们很忙就顾不上这些了,我们已经把东方的细腻丢掉了,偏巧这些东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

夏宇指出,自己从以往的阅读中得到的经验是,日本人很精细,但是跟中国和俄国、美国比起来,天生没有战略性,也是一个小儿科国家,因为太专注于细小的方面。而马挺老师的《马话日本》的角度有些类似布罗代尔的研究方法,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政治的。

李兆忠的关注点则在于日本文化的矛盾性。“日本文化当中的很多现象是说不清楚的,任何结论都可以找到反面的例子。对于那些讲大道理式的日本文化论,我们感到不放心,因为它不能说服我们。日本处在边缘的海洋文化,始终对外部世界保持一种好奇,它固有的文化又是在没有完全发育的情况下,遭遇了中国文化的覆盖,后来又被西方文化覆盖,所以它呈现出来的面貌非常复杂。我们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不能光凭一种固定的理论模式,总会留下来争议的余地。对于矛盾的现象,我们怎样找到一种更加精细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先生这本书很好地避开了这样一个陷阱,着眼于日常性的细微观察,同时又有一种宏观的眼光。”

马维

没有表情的日本人:在村落文化之下,日本人只能不停地杀死自己

马维分享了为本书绘制插画的体会,在她看来,日本人与中国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日本人是没有表情的,他们的表情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从小锻炼得非常精准,在日本七年,从来没有见过日本人真正的表情。而这与日本的社会形态有非常大的关系,“日本社会看起来很开放,实则非常封闭。因为他们四面环海,本来跟别人交流就很困难,地理环境又都是山,会造成一种村落文化,村跟村之间很难有交流,每天睁眼闭眼见到的就是村里的人。这种环境下,你万一被别人判断成一个异己的话,在村里面就不下去了,这对日本人来说是关乎生死的问题。到了现在社会,他们的地理环境没有根本上的变化,这种文化非常根深蒂固。”

马挺则进一步指出,在这种村落文化之下,日本人只能不停地杀死自己,让自己的表情越来越淡化。“在这种村落文化中间,如果要保持你在村落中一员的地位,也就是所谓‘和’的关系,只能杀掉自己。所谓杀掉自己,就是要压抑自己的欲望,去顺从整个集体以及上级的意志,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的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样他们的表情就逐渐消失了。”

马挺

中日关系:关联是永恒的,和解是不可能的

马挺在回应读者问题时提到,在日本人的脑子里,不存在跟中国和解,从来没有过和解。中日关系近些年的变化,一个关键的节点是2009年,也就是中国的GDP开始赶上日本的这一年。在日本人看来,2009年之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多多少少与日本有关,他们会感觉到内疚,但一旦中日GDP齐平了,“那我们就不欠你的了,咱们就干吧”。

在他看来,中日关系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不会有太好的结果,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给中日关系加上沉重的负担。“先贤之所以告诉我们要世代友好,就是因为他们早已意识到两国不会永远友好下去,他们已经看到了悲惨的后果。”

李兆忠认为,中日关系的未来充满变数,一方面取决于中美关系,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自身,如果我们现在的硬实力已经超过了,但是软实力跟不上的话,也会面临很多麻烦。

萨苏也指出,无论中日友好是否能够延续,中日之间的关系是地久天长的,“太平洋不会发生大的地震,就算地震也不会把日本震到海底下,我们总是邻居,不管是好邻居还是坏邻居,还是得过下去,到底怎么样,没法说。 ”

马维则从年轻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釜底抽薪。“可能我和老爸最大的代沟是这个,我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几位老师说所谓的时政或者是政局的时候,我没兴趣,十分的没兴趣。可能中国这种体制,政策对人民的生活影响还挺大,但是想想日本那种国家,他们的政策对人民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对政治的关心就更少了。 ”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