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微雕非遗产传承人冉隆泉 2厘米的头发丝上刻三首古诗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走进冉隆泉的工作室,犹如进入一个微观的艺术世界:仕女图等名画被他演绎在米粒般大小的象牙上;一根2厘米长的头发丝上可以刻上《登鹳雀楼》、《枫桥夜泊》和《关山月》三首古诗;橄榄核雕出来的齐白石像,连胡子都丝丝分明……

微雕师绘8米长卷展云南风光人如芝麻大神情惟妙惟肖

图为冉隆泉在进行微雕创作。 刘冉阳摄

中新网昆明9月12日电(记者胡远航)要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幅宽1.5厘米、长8米的长卷上,可以绘上三江并流、石林、元阳梯田、滇池、大理三塔等云南所有最具特色的风景;一颗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可以刻上268个汉字;高1.8厘米、宽2厘米的苏东坡全身坐像,发丝也可以丝丝分明……

图为冉隆泉创作的松子微雕作品。 刘冉阳摄

图为冉隆泉创作的松子微雕作品。 刘冉阳摄

12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冉隆泉的工作室,感受其精彩的“微小世界”。

一眼结缘“微小世界”

今年60岁的冉隆泉出生于昆明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受父亲影响,其从小就对艺术充满兴趣。读小学时,冉隆泉就热爱临摹各种连环画;上初中,纪念章风靡,他用废旧塑料片雕刻的纪念章,受到同学们追捧。后来,冉隆泉进入一家广告公司,负责设计和制作各种标牌,雕刻技法也日趋成熟。

图为冉隆泉创作的《云南风光》微型国画。 刘冉阳摄

图为冉隆泉创作的《云南风光》微型国画。 刘冉阳摄

冉隆泉与微雕结缘,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惊鸿一瞥。“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人在一根头发丝上刻了200多个英文字母,深感震撼。”冉隆泉回忆称,自此,他开始有意尝试微雕,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借鉴,冉隆泉便自己摸索着“试验”,抓到什么材料都要试一试。从最初的塑料片,到后来的石头、金属、木头、橄榄核、米粒、发丝,冉隆泉的雕刻越来越“细微”。

如今,走进冉隆泉的工作室,犹如进入一个微观的艺术世界:仕女图等名画被他演绎在米粒般大小的象牙上;一根2厘米长的头发丝上可以刻上《登鹳雀楼》、《枫桥夜泊》和《关山月》三首古诗;橄榄核雕出来的齐白石像,连胡子都丝丝分明……

永不止步的极限挑战

“字画结合”,是冉隆泉微雕艺术的最大特色。为了与诗词呼应,他往往都会配上一幅别有意境的画面。渐渐地,冉隆泉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雕刻,开始涉猎微型国画等领域。

12日,冉隆泉展示其历时一年多创作的微型国画《云南风光》,让人惊叹不已。这幅宽1.5厘米、长8米的微型国画上,白雪皑皑的白马雪山、春花灿烂的高山草甸、大气磅礴的三江并流、神奇炫彩的东川红土地、神秘梦幻的热带雨林等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都一览无遗。

更让人惊叹的是,反映大理白族节日“三月三”的场景中,画中的人们皆如芝麻大小,但每个人的神情都惟妙惟肖。难得的是,作品还保持国画特有的水墨韵味。

学习微雕要坐得住板凳

与微雕“较劲”三十余年,冉隆泉已蜚声国内外,其作品被国内及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机构和个人收藏。

谈及创作心得,冉隆泉坦言,学习微雕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微雕创作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画面全凭脑海构图,每一笔都要慎之又慎。否则,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冉隆泉称,“要想把小字、小画刻好,都要坐得住板凳。”

冉隆泉同时表示,微雕,最难的还不仅仅是在“微”上,还得考验人的刀法和书画功底。

“微雕作品的艺术精髓就在于细微处见意蕴、见手法、见风格、见灵魂。微雕作品要想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的妙趣,还需要一定的书法、绘画功底。”冉隆泉坦言,“这往往需要十余年的光阴练就。”

冉隆泉告诉记者,微雕虽被历代称之为“绝技”,但因为无法给人直观感受,往往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其收入还不如儿子机器雕刻赚得多。

“不管怎样,有人喜欢,这门手艺就会存在。我也会继续下去。”冉隆泉说。

[责任编辑:史宛艳 PN160]

责任编辑:史宛艳 PN16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