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今日美术馆与中国杯帆船赛携手启动 2017年度“须有作为”艺术航海计划


来源:凤凰文化

8月11日上午,2017年度“须有作为”艺术航海计划在深圳七星湾游艇会启动。此次艺术航海计划由中国杯帆船赛和今日美术馆携手主办,以艺术家海上创作为开端,随后将在9月30日推出2

8月11日上午,2017年度“须有作为”艺术航海计划在深圳七星湾游艇会启动。此次艺术航海计划由中国杯帆船赛和今日美术馆携手主办,以艺术家海上创作为开端,随后将在9月30日推出2013-2017艺术航海计划回顾展。

2017艺术航海计划启动

今年的艺术航海计划邀请中国四位年轻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王满、影像艺术家袁可如、多媒体艺术家李舜、影像艺术家夏木全程参与。8月11日至13日,他们搭乘骑士号Nautitech40出航,于深圳海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全封闭式海上艺术创作。

“须有作为”艺术航海计划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发起,旨在通过一种高强度、沉浸式的海上体验,促使艺术家思考海洋、气候、环保等社会议题,践行艺术对于社会须有所作为的理念。四位青年艺术家作为一个跨世纪社会艺术项目的继承和践行者,将通过各自的观察视角和创作特点,去反应新时代议题中的艺术航海精神。

艺术家王满

艺术家王满说,自己平时是一个比较细腻的人,他会去探索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环境之中微妙的关系状态,记录下来,获得创作的灵感。

“大海作为生命诞生的地方有被探索的美丽,这次的经历是充满未知的,完全脱离大陆的新体验。”

艺术家袁可如

善用肢体语言与空间构造来进行艺术性叙事的袁可如说,“我们(几位艺术家)关系都很熟,但是如果我们离开了我们熟悉的环境,投抱到大海那种无限的空间之中,这中间会有怎样的戏剧化成分出现,又是否存在着冲突?”

“日常中的朋友到了单独的空间之中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艺术家夏木

唯一一位带着DV上船的夏木对这次的经历有着和袁可如一样的诉求,他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最真实的内容,“拳拳到肉”,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创作风格。

艺术家李舜表示“将用艺术探讨一种可能性”

艺术家李舜说,这一次经历就像回归母体。对于时间的概念,他也将从另一个纬度思考。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来源于工业革命,大海对时间的感知却是未知的存在。

他说:“我将用艺术探讨一种可能性。”

2017艺术航海计划的策展方代表于晓芹

2017艺术航海计划的策展方代表于晓芹表示“艺术家们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促进社会的一点点改变。”

“中国的环境问题,大海污染的问题是迫切需要关注与解决的,我们需要寻找有着共同理念的伙伴。”

主办方中国杯帆船赛副总裁刘海岚女士

主办方中国杯帆船赛的副总裁刘海岚女士认为,人与大海的关系的议题也许最终还是要回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进行探索,“运动的本身是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放在一个环境中,我们要去做些什么”。

与“须有作为”的理念相呼应,主办方中国杯帆船赛一直以来有所坚持的就是,希望通过帆船赛事向公众传播健康、环保、开放的航海精神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促成此次艺术航海计划与中帆赛携手的原因。

溯源艺术航海计划

往届艺术航海计划航行途中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是整个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后现代主义的欧洲美术世界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一生,人们给予他最崇高的称号莫过于“他是一位’政治预言者’的美术家”。“他倡导“人人都是艺术家”和以行动改变社会的理念。1980年,他提出“须有作为Whathas to be done”的概念,展开首次艺术航海活动。项目邀请艺术家、评论家和艺术界名人乘坐一艘名为“马奎斯号”的帆船在英国海岸线上进行为期十天的高强度、沉浸式海上体验,在航行过程中感受并思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2013年开始,策展人克里斯·温赖特(Chris Wainwright)继承博伊斯“须有作为”理念,先后发起四次穿越苏格兰西部群岛的航行。20多位来自欧洲和中国的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等参与者乘坐一艘名为“阿文内尔夫人号”的木质帆船进行了高强度,沉浸式的航海体验,并在返航后通过艺术创作对海上经历进行再现与反思。

中帆赛与艺术航海

中国杯帆船赛走过十载,最初成立伊始,也是因着几位国人对大海与帆船的一腔热血。2002年,几位帆船爱好者在深圳结盟,尝试着在大亚湾水域引入大帆船运动。随后,他们在法国订购了一艘双体帆船“骑士号”。2005年,他们前往法国把“骑士号”开回中国,这次“纵横四海”的远航经历,成为了中国杯帆船赛的缘起。

其实承载在“骑士号” 与“马奎斯号”身上的,都是东、西方人民对于探索人类与大海关系之奥义的渴望。随着世界工业不断发展,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导致生态失衡、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当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面临考验的时刻,艺术界与体育界也“须有作为”。这成为2017年度艺术航海计划与亚洲规模最大的帆船赛事(中国杯帆船赛)的首次合作。

四位艺术家于11日搭乘“骑士号Nautitech 40”出航,进行为期三天的全封闭式海上艺术创作,作品将在艺术航海回顾展中进行呈现。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骑士号”2005年的一次洲际远航,让多位航海先行者萌发了举办国际大帆船赛事的想法,最终形成了中国杯帆船赛。

自2007年首届中国杯开启中国大帆船竞技元年以来,中国杯经过10年发展,不仅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帆船赛事,更通过蓝色盛典、SEED航海公益计划、全家一起来航海主题活动等丰富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健康、环保、开放的航海精神和生活方式。本次活动并非中国杯首次展开艺术跨界活动,往届中国杯先后推出中国杯海滩艺术展、航海文化展、服装设计大赛等跨界艺术盛事,让无法亲身体验比赛的观众也能从不同角度了解航海文化,体会航海精神。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杯将延续这一理念,携手今日美术馆举办艺术航海计划,既是支持青年艺术家以体验航海激发灵感进行艺术创作,也是通过艺术向公众展示航海生活的另一面。

《2013-2017艺术航海计划回顾展-深圳站》

在完成海上创作计划之后,艺术家们的作品将在10月举办的《2013-2017艺术航海计划回顾展- 深圳站》与大众见面,与第十一届中国杯帆船赛的盛大开幕同步进行。展览由艺术航海计划的继承者、国际著名策展人及艺术家克里斯·温赖特担纲策展。此次大型回顾展,不仅呈现四位艺术家的海上创作成果,更将展出2013年以来历届艺术航海成员及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展出的重要作品包括克里斯·温赖特作为艺术家身份的行为创作《须有作为英国萨福克郡奥尔德堡海滩》,作品记录了一系列的夜间行为活动——2011年于英国奥德堡靠近塞茨维尔核电厂的海滩,15位参与使用已被淘汰的信号灯或旗语通讯方式,通过各种手势组合构成字母、传递信息,表达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反思。另一系列的重要作品是苏格兰著名艺术家、爱丁堡美术馆馆长理查德·德马科(Richard Demarco)的摄影作品,他作为艺术航海项目的共同发起者,真实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项目始航的细节,如约瑟夫·博伊斯从“马科斯号”下船的经典瞬间。理查德·德马科在美国艺术界被认为颇具传奇色彩,曾在全世界100多所大学里举办过讲座。他也是将约瑟夫·博伊斯等艺术巨匠介绍给苏格兰的第一人。其中另一位艺术家安妮·吕底亚把舷窗当做眼睛或是船体的镜头,拍摄了影像作品(《凝视近海》)。近十五年来,安妮一直生活在伦敦泰晤士河岸边的一艘船上,2013/2014和2016年分别参加了阿文内尔夫人号帆船上的“须有作为”航程项目。她通过港口和右舷的舷窗拍摄照片,让人联想到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新的开始在近海”,同时她还以一系列令人兴奋和充满活力的船上绘画,记录了这艘船持续的运动和潮汐的涨落。此外,国内知名跨界艺术家于向溟的大型装置《移动的边界》、旅美艺术家向阳的代表作品《可抵达的彼岸》也将在现场展出。更多艺术家及作品将在展览正式开幕时揭晓。

作品《须有作为英国萨福克郡奥尔德堡海滩》

2016年“须有作为”艺术航海展览现场,于今日美术馆

2013-2017艺术航海计划回顾展- 深圳站预计在9月30日于深圳欢乐海岸开幕,展期持续一个月。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推出策展人专场讲座、航海艺术文化跨界分享会、亲子互动工作坊等系列活动,同时还有看展集章赢取一日帆船体验等互动活动,公众将有丰富的机会体验艺术航海展和中国杯帆船赛。十年以来,中国杯帆船赛秉承初心,以国际帆船赛、蓝色盛典、SEED航海公益计划等丰富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健康、环保、开放的航海精神和生活方式,这与“须有作为”的理念不谋而合。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助推机构,今日美术馆于2016年开始主办艺术航海计划,旨在将“有所作为”的艺术精神传递给更广大的艺术群体和普罗大众,同时也是对博伊斯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的致敬。此次艺术航海计划由上海零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统筹策划。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责任编辑:魏冰心 PN07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