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华西都市报:欧阳江河与王铮亮穿秦入蜀 体验人文创作之旅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旅行有何意义?创作从何而来?”8月11日,原创人文创作之旅节目《穿过大半个中国》发布了预告片,引发了很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旅行有何意义?创作从何而来?”8月11日,原创人文创作之旅节目《穿过大半个中国》发布了预告片,引发了很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在片中,川籍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歌手王铮亮穿行在西安、成都的自然风景、文化地标里,品味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最终将所行所感以一首诗歌和鸣的音乐作品呈现。

该纪录片的制片人胡涛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对话。他指出该片最大的亮点,是纪录诗人和歌手在旅行的过程中,完成“诗+歌”的联合创作;在这个从无到有的创作旅行过程中,观众与诗人歌手一起体验感悟和成长;希望能借诗歌和音乐两种包容性极强的方式,吸引更多大众重新打量中国的本土风光、传统文化和当代多元生活方式。

“旅行能够为创作提供一片沃土,与嘉宾一拍即合”

回溯古今中外,从孔子、徐霞客、玄奘到三毛、村上春树……一大批古今文人都有过漫游天下的壮举。对很多文人而言,旅行,是可以升级为阶段性的生活方式。“我的很重要的写作是在旅行的过程中进行的。”在片中,诗人欧阳江河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无独有偶,另一位主角王铮亮也经常从日常生活、旅行游历中吸取创作养分,“在生活中,会冒出一些很好的旋律,在那一瞬间其实马上就会呈现出来。”

旅行能够为创作提供一片沃土,所以,让参与嘉宾见识不同的生命活法和多元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在旅行中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是这档节目创建的初衷之一。“我们从去年五月份就开始酝酿要创作这样一档节目。在此之前,凤凰文化就已在诗歌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大家很好奇优秀的诗人跟原创歌手在一起会激发出怎样的创作灵感,也想通过这档节目,揭开诗人和音乐人不为人知的创作过程,于是有了这个创意。”胡涛顿了顿,说“我们跟欧阳江河和王铮亮一说这个创意,大家就一拍即合。”

“旅途的终点选在成都,让创作者有归乡之感”

在五天的行游时间里,欧阳江河与王铮亮问道终南山,重游杜甫草堂,签到白夜沙龙,感受陕西方言蓝调、四川说唱文化,探访成都青年艺术社区……一次次被触动、被震撼、被打开。

“从古长安翻过秦岭穿过蜀道进入天府之国,可以说是经典的人文路线,很多文人,如杜甫、王维等,都走过,所以,这也成了我们的首选”。欧阳江河和王铮亮也纷纷表示,这一趟穿过,不仅能感知到了杜甫当年的心境,也能看到杜甫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投射。

为何将这趟旅途的终点选在成都?胡涛笑言,“因为两位创作者的故乡都在四川,选在四川成都,能够让创作者有游子漂泊归乡后的亲切感。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他们一到成都,就与老友相聚,用家乡话进行交谈。因为外出游历了一圈,他们还能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成都这座城市。在熟悉与陌生的交织中,创作灵感悄悄浮现。”跳脱旅行综艺模式,思索文化的内在价值”

“之前有一阵,旅行真人秀特别火,像《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等拥有很大的受众,这类节目可能会更多通过穷游、PK、寻宝、通关这样的设置,甚至是嘉宾之间的人情世故来推进故事吸引观众。但《穿过大半个中国》里可能不会出现以上这些桥段。我们给自己定位在一档文化节目,更加会把力气花在扎实设计好人文线路,选好真正有创作力的嘉宾身上。当未知旅行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纪录旅程路上那每一次的惊喜、意外和感动,以及诗人歌手创作中的艰难、妥协和磨合。”

而讲到诗人与歌手的合作,胡涛补充道,“诗与歌的合作由来已久,以台湾的民歌运动时期最为盛行,其中比较经典的有作家三毛写词,后来被音乐人李泰祥改编的作品《橄榄树》被广为传唱;另有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乡愁四韵》,后来分别被台湾音乐人杨弦和歌手罗大佑先后改编演绎。那么多成功的先例,说明这一形式是完全可行的。”

节目录制完成之时,作品已经完成创作,现在还未发布。 胡涛对这首诗歌和鸣的音乐作品很有信心,“除了规定了创作时间之外,我们没有对创作者进行任何的设限,他们是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创作。欧阳江河跟王铮亮两位老师既坚持自我,又向对方妥协,磨合后,配合得十分默契。一股怀旧的情绪氤氲在作品里,十分打动人。节目将于8月18日正式上线。”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