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嘻哈故事:老古董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听什么


来源:凤凰文化

一场《中国有嘻哈》,让更多不听嘻哈的人high起来了,前几天坐地铁,发现一个家长在跟孩子一起盯着手机屏幕里的吴亦凡。像某些公号说的,这是否是一次借助让正统嘻哈迷感到寒碜的偶像令嘻哈文化复兴的吊诡商业行为呢?

一场《中国有嘻哈》,让更多不听嘻哈的人high起来了,前几天坐地铁,发现一个家长在跟孩子一起盯着手机屏幕里的吴亦凡。像某些公号说的,这是否是一次借助让正统嘻哈迷感到寒碜的偶像令嘻哈文化复兴的吊诡商业行为呢?想起《嘻哈这门生意》中的某段故事,即便在美国,嘻哈乐,或者说黑人音乐也曾是与主流进行艰苦斗争,才取得今天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的。《嘻哈这门生意》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嘻哈”这一产品,从无至有,再从被排斥到被接受的过程的一本严肃音乐史著作,拿到今天来对比国内,是否能给人以启发呢?

嘻哈故事:老古董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听什么

文|丹·查纳斯

译|金晓宇

广播电台对说唱乐的抗拒,一点也不让比尔·史蒂夫尼惊讶。音乐产业界是唯一仍将种族隔离制度当作通例的行业了。唱片公司还保留着“黑人音乐”部,然而可笑的是,其实所有的美国流行音乐都起源于非裔美国文化。但是,广播电台甚至比唱片公司还要落后。很难想象美国有另一个行业,其白人经理们可以因为种族的原因,拒绝黑人供货商和黑人顾客。而这恰恰是广播电台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它们的节目编排人经常毫无愧疚地拒绝播出一些艺人的音乐,原因是他们太“黑人化”了。在史蒂夫尼看来,广播电台是美国容忍白人至上主义的最后一个大堡垒。

史蒂夫尼大学期间在长岛的调频摇滚电台WLIR电台当实习生时,便发现了广播电台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种族歧视。在史蒂夫尼开始去那儿工作之前,WLIR电台是全国杰出而开明的摇滚乐电台之一,播放的音乐多样化。在WLIR电台,你刚听完一张“齐柏林飞船”乐队的唱片,就可能紧接着听到史蒂维·旺德的歌曲。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史蒂夫尼注意到那种不拘一格选用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黑人歌手从播放清单中逐渐消失。WLIR播放节奏音乐不会有什么障碍,只要表演者是白人歌手就行。因此,马尔科姆·麦克拉伦的《布法罗女孩》很酷,而《大师闪电侠的唱机冒险》就不是。年轻的史蒂夫尼向负责节目编排的一位人员提及这种双重标准时,史蒂夫尼的这位同事回答说,播放清单的这种变动是根据电台的新任顾问李·艾布拉姆斯的要求做出。

史蒂夫尼后来才得知艾布拉姆斯在广播史上扮演的特殊角色。在六七十年代,调频电台还是个新鲜事物,DJ们通常想播什么音乐就播什么音乐。可是,调频电台很快变成一桩大买卖,大公司开始购买全国各地的电台。这些公司聘请有顾问。顾问们建议,为了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调频电台要收缩其播放清单,以为特定的听众提供“超级服务”。在这些顾问当中,有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奇才,名叫李·艾布拉姆斯,他刚刚搬出位于芝加哥的父母家独立,此人说服了他的客户们,不再播放灵魂乐,转而只播摇滚乐,以获得广告主最想要的听众群:白人男性,年龄在十二至二十四岁之间。结果证明,艾布拉姆斯的这套名为“摇滚巨星”的节目总安排非常有效,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艾布拉姆斯和他的搭档肯特·伯克哈特通过音乐类别的划分,将对听众群进行人口统计学分割的原理扩展到全美超过百家的广播电台客户那里,这些电台在其各自的地区,在面向十八至三十四岁成年听众群的电台当中,大多窜升至首位。同时喜欢“齐柏林”和史蒂维的白人小孩再也不能在同一个电台上收听到他们了。其他调频电台采用了类似的“窄带广播”方法,向黑人听众提供灵魂乐和乡土爵士乐,并给其节目总安排起了一个委婉的名称,“城市现代音乐”,以免“黑人”这一词汇吓走潜在的广告客户。虽然艾布拉姆斯只是个技术人员,他为种族分界线的两边都在效力,他帮助创办了纽约的迪斯科电台——WKTU电台,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们指责他的技术所造成的伤害。实际上,艾布拉姆斯的创新导致了美国广播业种族隔离的恢复。史蒂夫尼在“最佳唱片”公司的同事比尔·阿德勒激烈地将李·艾布拉姆斯称为“二十世纪最大的文化罪犯”。

1970年代中期,电台的“超级巨星”节目总安排方式兴起之后,黑人歌手的日子不再好过。随着迪斯科的衰落,所有黑人歌手与这种音乐类别一起遭了秧,就连黑人摇滚乐队,像“议会/迷幻放克”乐队也不例外。在“迪斯科真烂”这句战斗口号之下,整整一代歌手被边缘化。在迪斯科淡出排行榜多年后,大多数黑人歌手仍无缘进入摇滚乐和流行乐电台,即使他们的音乐听起来非常适合电台的节目总安排。黑人女歌手谢丽勒有一首非常畅销的“城市现代”类歌曲,《我不是有意让你兴奋》。流行音乐电台却不愿播放她的唱片。可是,当一位英国白人歌手罗伯特·帕默翻唱之后,这首歌立即成了流行音乐类畅销曲。“缺口”乐队是一支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黑人放克乐队,写了一首才华横溢的歌曲,名叫《在清晨》。一首非常畅销的黑人歌曲,但没有流行音乐电台播放。又一次,罗伯特·帕默翻唱了之后,这首歌上升到了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顶点。史蒂夫尼认为,1980年代初期就好像1950年代。里根和广播电台一起将种族机会均等的时钟向回拨了。

到了1984年,迈克尔·杰克逊和“王子”普林斯打破了其中一些壁垒,这主要是通过挤入MTV实现的,这家电视频道起初也是按照“只要白人”的摇滚乐电台的思路来编排节目,但面对公众的要求,态度只得软下来。虽然《哟!MTV说唱乐》现在在白人青少年当中取得巨大的成功,电台的节目编排人仍表现得好像嘻哈乐只是黑人贫民窟孩子的音乐。约翰·塞巴斯蒂安在10年代曾怂恿他的电台客户采用“不要迪斯科”这句口号,像他这样的白人顾问至今仍活跃在一线,他对《公告牌》杂志的记者称:“我认为从音乐上来说,说唱乐和迪斯科都不是很好。”

史蒂夫尼想,即使在1991年,流行音乐电台仍掌握在塞巴斯蒂安这样的老古董手里,一些中年的白人家伙,他们不懂得放克和迪斯科的区别,不懂得迪斯科和说唱乐的区别。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孩子在听什么。

本文选自《嘻哈这门生意》,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

原文标题:嘻哈故事:老古董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听什么,来源:上河卓远文化(微信号shbooks)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