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何限春游》——潘明、贾鹏中国画展即将开幕


来源:凤凰文化

《何限春游》----潘明、贾鹏中国画展,将于2017年8月5日下午三点在北京新华联丽景湾国际酒店丽景厅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两位画家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60余件。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画法上,工

《何限春游》----潘明、贾鹏中国画展,将于2017年8月5日下午三点在北京新华联丽景湾国际酒店丽景厅开幕。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两位画家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60余件。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人物。画法上,工笔、写意;设色、水墨,精彩纷呈。如潘明先生的写生工笔作品《竹禽图》古意盎然,深得宋人笔意。写意《百花图卷》则用乾隆御墨,纯以水墨为之,用笔酣畅,水墨淋漓。贾鹏先生的《拟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深厚的传统功力,使用定制的天然矿物颜料历经多次尝试,力求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原貌。

展览同时展出两位艺术家锲刻大家潘建华及青年篆刻家鲍朴合作的锡刻和石刻作品,展现了画家格物怡情的艺术情怀。

这次展览还附带展出了部分他们自用及收藏的明清文房。明末程君房的泰山图松烟墨,清代康熙制墨名家吴天章的此君墨,晚清安徽巡抚进贡的万年红朱砂墨以及画家自制的矿物颜料。折射出画家对工具材料的用心与考究。

【贵有生意】  潘明

写生是中国画永恒的主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这一句,早就被历朝画家奉为圭臬。造化之妙,不写生是不能深切的体会到的。

中国画的写生,我的观念里,是有别于西方绘画中对自然“照搬式”的描写的。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提出画人物的核心是传神“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外形的妍媸,与神韵是无关的,能传神之处,正是人的眼睛。这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人物的写生的重点并不在外形,而在传神,而传神之妙,在于点睛(这里特指人物画,之后被不断延伸)。那如何才能点睛传神,这恐怕是需要常年观察,反复的推敲才可能达到的。这种观察推敲,实际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中国画的写生。所以,其实中国画在一开始,就已经明确了写生的重点在哪里。这与西方绘画中研究透视、解剖、光线等外在或表象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画的写生,更直接地通达物象的内在。这里的“神”,其实就是物象的生命力,是鲜活的,有情感的。这使得中国画中的物象不会仅仅是一个形象或是一个标本。

中国画的写生,重点在一个“生”字,生,即是生命力,生意如何得到这个“生”,首先一定是有极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做基础的。这种例子在历代度屡见不鲜,尤以宋代为最。四季山水花木的变化,鱼虫鸟兽动静的不同,宋人都做了极为精微研究。直到现在,宋画中的很多细节都令当代画家汗颜。物象的生命力,其实就暗含在这些无尽的细节当中。若没有这些动人的细节,物像也就是一具驱壳而已。

中国画的写生是有选择性的,多角度的。一幅画面中的安排布局是根据作者的审美需要做了很多取舍的。这种方式在西方绘画中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很多人所谓的中国画的“散点透视。”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所以这个“生”字,还有另一个含义,即线条的生命力。这点上,要归功于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毛笔。中国毛笔可收可放、可聚可散、可圆可方、的特殊性能,使得中国画的线条富于生命的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到中国画的物象上,同样是一种生命力。所以中国画的生命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一起展现出来的。

任何一位优秀的中国画家,在这两方面,总有一面做得非同寻常。我也在这个方向追寻着。

【泥古不化】  贾鹏

一、走向哪里

每一个成功的画者都有自己学习古代先辈的方法,这些方法通常被展示在画者的个人风格中某些与先辈相通处。这一点,稍有审美经验的观者都有经历。那么,如何审视这样的相通处?基于何种角度审视也成为当下绘画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今天的国画理论者和实践者大多对传统笔墨抱有悲观的态度,这是我长久以来不能够认同的,这种态度与西方绘画的潮流不无关系,但中国绘画为什么要与西方绘画建立联系呢?仿佛自近代史发端,其中原委自有史学家阐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古时期就出现过的对“凹凸花”的评定阐述得已经非常清晰,:“得其肉”的评价不能算低,但终究不是最理想的“得其神”。既然不能借鉴,那么中国画(迫不得已使用中国画这一名称)自身能不能再解构呢?也不能!中国滋养绘画的理论基础在漫长的历史中呈现融合而非独立的态势,这一点从禅宗的萌芽就注定了。画法,笔法,墨法等等,都显示出,无论名如何变,都是法的相。剥离了法,徒有皮相又怎么能够成立呢?

二、南北宗

和上海一位朋友聊起了画派,他问:你觉得是南宗好还是北宗好?我说:你说,是密宗好还是禅宗好?此后的几天,我又看回董其昌,依此观,董其昌终落了野狐禅。是的,南北宗的观点很站不住脚,不如分成院体和士体,其实这样分别也是站不住脚,不如分成“文胜于质”和“质胜于文”。这样,我们可以清晰地将绘画进行比较,甚至可以把时代风貌分分类。由此,对宋人山水“气质俱盛”的感悟更加分明。

三、六法

我更认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一是,确实按照旧论“是也”有画蛇添足甚至是不通顺的嫌疑。古人那么注重文句的韵律,这么多重复,不可能不做调整。二是,解释内容也十分顺畅合理,前奥后明,合情合理。

四、笔墨究竟

关于笔墨的画论不胜枚举,更是今天的学术热门,笔墨两个字已经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这显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提供了笔墨成为符号的可能。这将是将中国画推向万劫不复的开始。始作符号者其无后乎!符号意味着没有实际意义,这会让中国画成为过度解读的布偶,你说它怎样它就怎样,换句话说,你说笔墨是零,那中国画是什么?这不就是绘画版的虚无主义吗?然而中国人从来不会担心走向虚无主义,因为我们的存在是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上的。

展览位置见下图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