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呼唤人类文明的形而上——品读《稻香园随笔》


来源:凤凰文化

当下这个功名利禄的时代,铺天盖地的讯息在叫嚣着进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伟大”。然而,蔚蓝的天空没了,葱郁的植被没了,天然的土壤没了,与我们共同享有大地母亲的生灵们没了。

《稻香园随笔》

在我所读过的思想书籍之中,《稻香园随笔》是颇具浩然之气的一本。我偏爱那些与作者灵魂贴近的作品,词句间,嗅得到作者灵魂的渊雅。

一个作家,是拿笔写作,还是用心著述,是不难觉察的。一个学者,是拿其所属学科的各种理论来讲课,还是用饱含人文情怀的思想去挥洒,是可以感知的。每当被各色社会事件的报道所震惊,痛心于这已冷淡漠然的世界,总会感叹《稻香园随笔》对工业文明批判的透彻。每当在喧闹嘈杂的街头,望着在这个功利主义横行的世道疲于奔命的人们,总会慨叹《稻香园随笔》对人类生存现状反思的深刻。一部令你在一个时代做这个时代的局外人,以超越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角,思考在俗世之中业已为常的事务,佳作。

一个睿智的学者,不会为学科所限。蕴含于学术之中,且超然于学术之上的,是一个灵魂的博大。作者对人类文明的形态,以及个体生存的状态,建构出了一个整体性阐释,这种阐释以对工业文明的全面批判作为其理论根基。

作者从整体论的视角俯瞰,在其麾下,人类族群的每一个个体皆与他者、与社会、与自然、与地球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作者言:“当我们习惯了陌生,我们就已经意识不到我们的在场,成为不在场的旁观者,如同置身于电视机旁。而那遥远的罪恶,就潜藏在我们身边的陌生之中。”我们入口的每一种食物,购买的每一件商品,扔掉的每一个垃圾,都将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与自然联系起来,与人类的罪恶联系起来。“一个人能够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的生存建立在罪恶之上吗?”不安于罪恶的生存,才能拥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作为一个民族的尊严,乃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尊严。

当下这个功名利禄的时代,铺天盖地的讯息在叫嚣着进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伟大”。然而,蔚蓝的天空没了,葱郁的植被没了,天然的土壤没了,与我们共同享有大地母亲的生灵们没了。然而,天空的雾霾满了,城市的垃圾满了,化肥农药满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已失去了她尊贵的容颜。但是,欲壑难填,现代化了的人们无视盖娅的哭诉,自大的拍着胸脯保证着: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会解决这一切问题的!西方近代科学的出现推动着现代化的进程,扼住了传统文化发展的脉搏,短短数百年的历程就让被西方意识形态所绑架的千千万万民族抛弃了孕育他们数以千年的传统。作者言:“现代人是无根的浮萍,在时代的潮流上漂浮。”在如今的语境下,科学战胜了神灵,战胜了传统,这是科学的胜利,还是人类的失败?没有了传统的民族就如同没有了根基的大树,即使表露在外部的枝桠彰显得多么茂盛,随着它的生长,终将因没有与之一同旺盛的根基而轰然倒塌。

轰然倒塌,这会是我们人类的命运吗?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天敌了。没有天敌的结果,就是无限度地膨胀,就像癌细胞。从旁观者的角度,癌细胞是愚蠢的,它们无限度地繁殖,迅速耗尽宿主的能源,杀掉宿主,随后也必然地饿死自己。能力越强的癌,让自己死得越快!你走那么快做什么呢?”

作者在多篇文章中运用了“冥尺”这一其独创的概念,即,在当下社会有一种超越文化、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冥冥之中的标尺,这个冥尺的标度是进步和发展。在这种冥尺逻辑之下,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的、植根于我们土地深处的文化传统,都是愚昧而落后的。这种冥尺逻辑成为了衡量一切社会事务的标准,这种标准不再以传统、人文、乃至精神作为参数来衡量,而是以现代化、金钱、以及权利作为指标。当有了“冥尺”这一概念,所有这些看似正常的社会生活全都出现了问题。作者言:“这种现代化的冥尺,是以对物质世界的操控能力为标度的。”换言之,现代化的社会丧失了精神世界。以往,形而下的物质世界同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是共为一体的。现今,形而上的世界被形而下的世界淹没了。在工业文明的侵蚀下,人类与自然同时失去了其神性与灵性。“当外来的工业文明摧毁了本土的传统文明之后,不可能在那里留下一个同样的工业文明,只会留下一片工业文明的残骸。而那里曾经拥有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生活,都将不复存在。”工业文明没有属于其自身的形而上之境,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使形而下世界发展到极致,例如,转基因、核电站、人工智能,然而,它却有着极大的摧毁力,不仅改变了传统文明的物质世界,更摧毁了传统文明的精神世界。“灵魂生活”距离当下的人已非常遥远了,随着这种话语方式从现世生活的逐步消失,人们已丧失了精神生活的能力。因为,工业文明不给灵魂生活哪怕微弱的空间,它就如同吸血鬼一般不断的索取,贪婪的吸吮着神灵、传统、道德、以及一切不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思想,它剥夺了灵魂生活的话语权,形而上世界的美,在这个以科学技术、进步发展、金钱权利为冥尺的工业文明中不具备任何的合理性。现世握着这把“冥尺”,桎梏着社会和芸芸众生。而作者则用其所阐释的“冥尺”作为利器,解构这千疮百孔的现世。

田松

田松教授是国内首屈一指研究垃圾的人文学者,也因此被戏称为“垃圾教授”。然细想之,此“垃圾教授”之称甚为到位。他所处理的不仅是物质的垃圾,还有精神的垃圾。“在未来的垃圾世界到来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以及人类的需要,都注定被垃圾所掩埋。”作者论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不了垃圾问题,并且,在研究生态问题之上,批判了工业文明所产生的精神垃圾,即,人类的精神和思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诸如道德问题、传统问题、功利问题、教育问题之属。物质垃圾和精神垃圾可分别被视作形而下垃圾和形而上垃圾,作者所做的工作并未将此两者断裂,而是站在人类文明的视角去考察“垃圾”作为一种文明问题的整体存在,并以此深度剖析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他提出强硬立论:“工业文明是一种注定崩溃的文明形态。”每天,我们制造着物质垃圾,与此同时,精神垃圾也在配套的生成着。每天,物质垃圾被我们扔到我们所认为的外部世界,然而,精神垃圾却以一种潜在的方式被我们扔到了我们的心中。当工业文明发展到极致,物理世界会被物质垃圾所掩埋,人类文明则会被精神垃圾所缠缚。生活在这个文明形态中的人们,你们幸福吗?你与孕育你的祖先、家乡、传统还有关联吗?你为什么活着,生存的意义何在?这位与精神垃圾奋力抗争的“垃圾教授”在发问:为何我们要过这样的生活?何种生活谓之美好?

全书甚为巧妙的勾勒出如下回答:在《机器复制时代的生活》,《我们是行走着的塑料》。《当星空不在》,这《命悬一线的盖娅》向我们哭诉着,《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然而,《遥远的罪恶与你我有关》。可曾想过,《人类只有一个太阳》,《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凭什么你可以过别人的生活》,《要年薪多少才能日日欢歌》。殊不知我们已经《在空投的教育中失去传统》,《在自己的家乡失去意义》。作为人类的我们,《来于尘土,归于尘土》,或许《刀耕火种的生存智慧》方才是我们的归属。《一个民族需要传统》,《一个民族需要理想》,在工业文明的时代,《唤醒我们柔软的心弦》,《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

以上句句皆是书中篇篇文章。作者穿梭于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以“六经注他”之势,自成其理论体系,并以散文式的语言如行云流水一般阐扬尽致。

这是一位有良知的思想者,在唤醒尘世对于形而上世界的记忆。虽然篇篇文字流露出的是对于人类文明现状的悲悯,作者却不失为一个幸福的人。有如此佳文美育世人,有如此智慧警醒俗世。梁文道讲:“我怀疑自己的习惯其实反映了自己的遗憾,但我的拯救行动终是徒然。到了最后,我和我的书都将化为灰烬。”是的,到了最后,我们和我们的书都将化为灰烬。然而,《稻香园随笔》所承载的思想不会,只要这个现世还在,只要这个现世曾经存在过。

形而上的灵魂世界,作为人类传统文明的根基,他(她)曾是宇宙天然的一部分。当有良知和智慧的思想涌现,人类文明正在失落的神性与灵性或可重现。

注释:

除标注之外的所有引文皆来自《稻香园随笔》:

田松,2016.《稻香园随笔》.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介绍:

徐秋石

徐秋石(1990- ),女,北京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哲学、文化研究和性别研究。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