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为什么大家对书展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来源:澎湃新闻网

为期一周的第27届香港书展已经接近尾声。提起香港书展以及内地的一部分书展,其实很多文化人并不能提起很大兴趣,甚至其中一部分多抱有嗤之以鼻的态度,例如某位香港本地的文化人就曾在对谈栏目中表达了对于港人在

为期一周的第27届香港书展已经接近尾声。提起香港书展以及内地的一部分书展,其实很多文化人并不能提起很大兴趣,甚至其中一部分多抱有嗤之以鼻的态度,例如某位香港本地的文化人就曾在对谈栏目中表达了对于港人在书展疯狂购书行为的不理解。

为何大家对书展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一端是积极参与书展活动的普通读者,另一端则是冷静甚至冷漠看待书展的文化精英。

其实这不难理解。首先,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书展一定是以书为重点和主题的,虽然现在的书展仍以书为主,但其他文化元素也慢慢多起来,这在香港书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除了图书的销售和推介,那些只和文化相关,但与书无关的元素特别多,有艺术表演、品牌文具的专卖、宗教文化的传播、文创企业的宣传,甚至还有算命的、卖邮票的、拍写真的和现场画画的。

其次,文化人眼中只有好书,或者较为专业和严肃的书籍,那些和生活贴近的图书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叫做“书”。而在书展中,他们喜欢的图书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这点在香港书展中也尤为凸显。此次内地对于香港书展的报道也多倾向于介绍优秀的严肃读物,关注的多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学术出版机构,但事实上这些展台可能只占到整个书展的5%多一点,所以文化人对书展失望也在情理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看来,香港书展还是会停留在这种文化大杂烩的形式中,让每个人都能在书展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内地的书展也有这种发展趋势,书展将以书为契机,但是文化周边的元素会越来越多,品味也趋大众化。

也许,我们对于“书展”的定义已经需要更新。

“与书无关”的香港书展

宗教教育在书展中所占的面积并不小,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以及伊斯兰教等宗教团体均设有自己的展位,时常见到宗教人士穿梭其中。各个展台既出售纪念品,也有免费发放的书籍。

香港书展的风水先生。

写真文创公司专门请来的模特,有不少设备专业的业余爱好者在等待拍摄练手。

文具展台为了吸引顾客,专门请来画师在展位前画画。

各国驻香港的总领事馆也在香港书展设展位,推广自己的文化。

台湾大学出版中心的宣传材料做得很好,但可惜光顾的人并不多。

还可以在香港书展订阅各类杂志。

今年香港书展的“文艺廊”主打中国陕西和印度的文化引介。不过展览的文物多是仿制品。歌舞节目之前,主持人询问台下的观众是否知道陕西的著名作家陈忠实、路遥和贾平凹,没有人表示知道。

内地也有相关的出版社和文创展台,但都十分冷清。

作为贸易活动的香港书展

虽然书展以书为主,但它本质上还是一种贸易活动。例如每年的香港书展都是由香港贸易发展局来举办的,他们无疑在展会举办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虽然香港书展的人流量很大,也偶有瑕疵,但整个会场基本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几年内地的书展也办得不错,但香港书展还是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香港书展所在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外,沙中地铁站正在修建,行人要通过天桥才能到达展览中心,展会方进行了人流分离,并在书展周围的公交站都安排有工作人员指引。

书展设有专门的书籍搜索机器,但是书展的书目太繁杂,所以在这台机器上大部分的书籍都查不到。

可以用电子阅读器阅读“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的获奖作品。

展厅中的饮食休息区。

书展现场还提供了一份很详细的湾仔美食文化地图,可免费领取。

与展台的嘈杂相比,香港书展的大部分活动都安排在专门的会议室,普通读者可以在线预约座位,一旦活动安排有变化也会收到邮件通知。如果座位坐满了,便不能再入场。一个安静不拥挤的环境使得每一场活动的效果都很好。

展厅内各种十分清晰的标识。

很多港人都带了一个拉杆的包包来逛书展,方便购书,可见每年都来,经验丰富。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