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忒修斯之船驾驶指南:如何阅读神秘的纸质书《S.》


来源:澎湃新闻网

按照官方攻略,第一遍为小说正文及所有注解;第二遍为蓝黑字体;第三遍为橙绿字体;第四遍为紫红字体;第五遍为棕黑字体;最后再通读一遍……

由J.J.艾布拉姆斯和道格·道斯特打造的《S.》号称是纸质书对抗电子书的一次漂亮反击,当初通过朋友圈转发“一条”公众号偶然发现,那个公众号先于正式发行日期首发两万本,两天内售罄。第三天再次追加五千本,我有幸及时拍到。应该说这本书的营销及其本身的颜值是引发大众好奇的主要原因,我为此专门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不多。其实这并不是一本新书,台湾繁体版早已出版,细节上已非常忠实地接近原著。大陆简体版据说是忠实复刻了美国原版,对于一个推理迷来说,宣传文中的介绍已吊足胃口,所以当真正收到实体书时非常高兴。

与繁体版不同的是,简体版的装帧完全参照美版,基本没有丝毫差别。塑封上贴了一块二维码,扫描后会得到中信出版社对于该书的详细介绍,内容和之前看到的差不多。书被装在保护套中,封底是本书的一些简短介绍,看不看无所谓,不会对阅读产生实质性影响。

本书真正的书名是《S.》,而书脊显示的是《忒修斯之船》,故事的设定是男女主角通过一本叫《忒修斯之船》的小说来追查它背后隐藏的秘密和阴谋,揭示小说中真正想袒露的内容。由于在故事中,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被发现的,所以书脊上还贴有归档标签,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贯穿全书,后面会一一提到。

撕开塑封后再用刀割开保护条,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那就是简体版没有像美版那样在边缘做出锯齿以方便撕开。保护条粘得并不紧,小心的话是可以在不用电吹风的情况下完整揭下来的。这张保护条同时也是贴画,你可以把它粘在喜欢的地方。

之后就可以取出书了,比较厚重。按故事背景,这本《忒修斯之船》出版于1949年,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行封面和封底都有摩擦及污渍,这是特意做旧的效果。本书的设计由陆智昌把关,他是非常著名的图书设计人,三联版的《我们仨》就是他的手笔,非常精美,宛如一件艺术品。

据说台湾发行繁体版时,为了追求全球第一个外文版,制作时间非常仓促,所以整体包装完全不同于美版。书装在一个盒子中,小说中所涉及的23个附件单独装在一个信封里,所以网友戏称台版书夹入附件后,一秒变身死胖子。而简体版追求与美版同步,所有附件都预先夹入指定页码,由于特意做了比较宽松的书缝,所以完全没有违和感,如果像台版那样需要另行插入,原著所营造的气氛就大打折扣了。

在美版中,所有书中的附件一旦取出并且没有记下页码的话很悲剧,你必须上网去查,然后才能依照原样放回去。这样很麻烦,但却有推理和动手的乐趣。台版在每个附件的边缘标注页码,使得读者可以轻易完成这个工作。简体版延续了这一做法,但将页码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印刷墨迹很淡,我觉得这个贴心的考虑非常棒。

打开封面,“借阅图书”映入眼帘,再次提醒这本书是如假包换的图书馆藏书。并且封三也敲满了借阅及归还时间,力求最大程度上做到逼真。

打开扉页,男女主人公的手写批注已经开始,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作为特意做旧的古书,页面上出现的泛黄及霉点十分明显,我比较了一下,每一页的泛黄印记、发霉斑痕、墨水褪色效果大多不是重复的。难怪中信花了这么长时间来复刻美版,真是把细节做到极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美国原版书也全部是中国大陆印刷制作的,可见只要用心并且有追求,我们并不是不能做出精品。

根据中信出版社的介绍,书中的人工批注是面向社会海选招人手写的,这点完全与原版的做法相同,第二轮阅读关注蓝黑字体、第三轮关注橙绿字体、第四轮关注紫红字体,美版做得最变态的是第五轮男女主人公都换成黑色字体,唯一的区别是男主人公埃里克习惯大写,女主人公珍严格按英文习惯书写,读者只有凭这个差别来验证字体的主人。由于中文没有大小写,所以繁体版和简体版都做了调整,第五轮埃里克仍是黑色字体,珍则改为棕色字体。恐怕对推理迷来说少了一些探索的乐趣,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减轻了许多压力,毕竟这本书很烧脑。即便做了这样的调整,究竟哪些黑色字体是埃里克之前写的,哪些是后面写的,需要根据情节推进自己判断。

“一条”是先于正式出版日期发售的,所以大多数人在六月就拿到书,另外一个福利就是所谓的神秘礼盒,其实就是一个白色信封。

信封里面装了三样东西,我个人建议不要先看。黑色大册是故事中所涉及的部分人物生平介绍,在没有知晓小说背景的情况下,即便读了也不知所云,至少在看完主体小说及第二轮手写批注后再开始查阅才有一定帮助。红色小册是整个故事大背景的时间线,建议全部读完解密后再看,可以梳理整个框架,加强理解。我觉得这两本手册有或没有意义不大,里面所蕴含的信息,只要足够细心,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关键是第三样,六张复印件!涉及剧透不便多说,强烈建议在全部读完并完成解密后再读,你会真正领会到作者的用心。这六张复印件在原版里是没有的,读者需要自行上网搜寻,这也是作者鼓励大家自己动手的能力。

跟当初《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一样,本书有病毒营销网站,你可以在那里寻找关于本书的各种信息,这六页纸就是其中一个后续。“一条”首发版将其翻译并附送,省却了自己查阅的时间。

本书所涉及的附件多达23件,其中有明信片、电报、卡片、老照片、影印件、简报、信函、罗盘(书中称为厄特沃什之轮)、餐巾纸,尤其是餐巾纸,那是一张真的餐巾纸!中信出版社之前曾说为了完整复刻原版附件,试了许多不同材质来比较,力求达到美版效果,此话确非空口无凭。老照片上的泛黄痕迹及裂纹、信函上的咖啡污渍、明信片上的邮戳及抹花痕迹……经常用中性笔写明信片的人都会知道,在光面纸张上书写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干透,并且笔迹在灯光下会有轻微反光,这些细节在书中的明信片上都可以发现。

毫无疑问,读《S.》需要充分调动脑细胞和记忆力,但即便如此,书中许多陌生的人名地名、众多年代、抽象的描写对读者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边读边记笔记尤其重要。其实一开始我的初衷是为装逼,既然此书号称高逼格,那我也来做一件装逼的事儿,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边看边记笔记的经历。没想到一记竟然就是两本!而且发现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过程,光凭脑袋完全记——不——住!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像我这么干的人不在少数,但凡成功解密者,笔记都起到了重大辅助作用!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笔记供未读者参考。照片中手写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决定是否细看。

按照官方攻略,第一遍为小说正文及所有注解;第二遍为蓝黑字体;第三遍为橙绿字体;第四遍为紫红字体;第五遍为棕黑字体;最后再通读一遍。我个人觉得五遍已经足够,以下具体说明。

第一遍通读小说主体正文及全部注解,完全忽略书页旁边的手写批注!有网友说同时看也无所谓,就当弹幕,我把这当作玩笑话。从阅读体验上来说,你必须按照逻辑顺序进行,首先知道小说内容,然后才明白埃里克和珍在讨论些什么,为什么要琢磨某句话某个字,否则只会加速让自己迷失。官方攻略给的阅读顺序实际是让你按时间线去跟进情节,否则这本来就是一个推理故事,再跨时空阅读,我相信很快要奔溃的。

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你会产生许多问号,谜团一个接一个,不要紧,统统记在本子上,看到后面几轮,这些问题就会有答案。书中的注解与我们常见的不同,天马行空胡乱想像,指鹿为马不知所云,别管它,凭你的直觉把觉得重要的记下来,今后都会派上用场。不用记太多,关键是凭你推理的直觉。

正常情况下你会对书中的注解感到费解,觉得全是废话,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看过那些注解,有了一些印象。至于小说部分,整体感觉是既像推理又像意识流,抽象得要命,虽然基本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但就是没有明确的结论,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些什么东西,尤其是结尾更是不知所云。当时看完我就在想J.J.艾布拉姆斯是不是又犯了《迷失》的毛病?前五季挖了这么多坑,格局大得没法填了,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如果小说带给你这种感觉,那就是正常的,因为这正是J.J.艾布拉姆斯和道格·道斯特这两位撰写本书的真实作者,以及小说中的作者石察卡想营造的结果。小说本身只是一个引子,是的,四百五十多页就是引子、是背景、是坑,如果不是天才推理家(鉴于本书纯属虚构,我估计天才推理家也无能为力),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有关联的线索,并找到哪怕丝毫接近真相的信息。正如本书的预告片最后一句台词“the book is just the beginning”,真正的探险旅程将从第二遍开始。

第二遍,黑色字体是埃里克,蓝色字体是珍。从这里开始,我将尽量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进行说明,还是那句话,照片手写内容涉及剧透,未读者谨慎看图。另外在开始第二遍阅读之前,可以先在网络上查阅“忒修斯之船”,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小说名而已,它本身就是哲学界一个著名的悖论。了解这个悖论后,对小说中那艘船及它的象征意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初做笔记的时候,我没有特意按书中埃里克和珍的颜色进行记录,幸好后来及时纠正。因为需要记录的细节颇多,往往读到后面时经常查阅前面的笔记,如果有颜色区分,就能很快找到,否则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

必须强调的是,这一遍专门看蓝黑字体,但某些黑色字体却是埃里克在靠后的时间线上写的,有时你会分不清哪些黑色字体是第二遍看的,哪些要等到第五遍看。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位于书页两侧,上下均有珍的蓝色字体互动的部分是第二遍看的,在书页上下方单独的黑色字体,或者紧挨着棕色字体是第五遍看的。当然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根据他们所谈内容而决定。如果你发现某些黑色字体涉及的内容完全陌生,那肯定时间线还没到,直接略过以后再看。

第三遍,绿色字体是埃里克,橙色字体是珍。如图中笔记可知,此时开始我严格按书中人物的颜色来做笔记。

从这一遍开始,你会渐渐发现他们谈话的逻辑前后不搭,根本没有铺垫过的事情突然就跳出来了,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作者又一“变态”烧脑的表现。大多数时候,埃里克与珍的讨论是按照时间递进顺序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批注叙述是按页码顺序来的,但有时却是跳跃性的。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表达今天早上十点碰到小明,我们一起打了场球,晚上去吃烧烤,结果回家时我发现钱包弄丢了。假如把这段经历分割成几段,那应该是按如下顺序在批注中出现:

1. 今天早上十点碰到小明

2. 我们一起打了场球

3. 晚上去吃烧烤

4. 结果回家时我发现钱包弄丢了

但书中的批注却可能打乱顺序出现,变成:

4. 结果回家时我发现钱包弄丢了

2. 我们一起打了场球

3. 晚上去吃烧烤

1. 今天早上十点碰到小明

你是不是觉得很糊涂?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读者的神经?这就是作者挑战读者又一策略,首先这样读充分考验记忆和推理能力;其次,埃里克不止一次对珍说,这本书除了破解秘密外,同时也是两人的留言本。既然是留言本,写在哪里自然随心所欲,因为这本来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珍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人,她还在书里不起眼的地方画个小红点,让埃里克去找,看看他是否真的那么细心。如此一解释,大概你就能明白叙述顺序错乱的原因了吧?这种写作伎俩其实读第二遍蓝黑字体时就已出现,但频率很低,从第三遍开始就十分普遍了。

除了在叙述上打乱顺序,附件也存在这个情况。由于每件附件都有指定的插入页码,所以读者先入为主地认为插在某一页肯定就是跟那页相关,线索或答案就在那里。很遗憾,有一部分附件同样也不按常理出牌,它夹在那里可能就是因为两人随手一插而已,你往往要读到后面才会根据提示回过头去看前面出现过的附件。所以,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始终强调要做笔记了吧?

至于附件的阅读顺序,我的体会是当他们提到再去看,否则就无视直接略过,这样才有随着情节一起行走的真实感。

第四遍,红色字体是埃里克,紫色字体是珍。从这一遍开始,你会发现前面的章节主要是蓝黑字体,后面章节蓝黑批注越来越少,而紫红和橙绿则越来越多,这是因为随着两人的研究及交流越来越深入,表达方式和侧重点也完全不同于相识初期了。读完这一遍,你对埃里克和珍的性格、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已大致了解,距离书中的秘密也非常近了,只是还有一些细节还凑不上,少了连通的桥梁。

第五遍,黑色字体是埃里克,棕色字体是珍,但可结合所有颜色的批注同时阅读。虽然官方攻略要求本轮仅读黑棕字体,但我认为此时基本可以通读全部批注了。这样不仅可以联系时间线把整个过程梳理一遍,还可以找到之前无法联系上的小细节。光阅读黑棕字体的话对解密帮助不大,当时我就是急着破解真相,结果囫囵吞枣只挑黑棕字体,有时还错过一些内容(看久了有时真难以分辨两种颜色),结果不得不乖乖开始第六遍,把所有颜色的批注都看一下。

五遍之后,我相信即便不能准确回答书中每一个问题,但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过程、结论是没有问题的。有些太过生僻细微,不确定答案的细节,对故事整体影响并不大。其实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就是时间线和里面存在的各种暗语,如果把打乱的时间线按正常顺序连接起来,它就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这好比诺兰早期的电影《记忆碎片》,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但如果你知道黑白画面是顺叙,彩色画面是倒叙,两者交叉剪辑放映,那就容易理解了。

全书看完,一个笔记本也写完,但回头再看都是当初一气呵成的涂鸦,时间长了可能自己都看不懂,于是决定再整理一遍,这才有了第二个笔记本,从这本开始,我认真按每一章的顺序进行归总,虽然还是没能严格按时间线来归纳但也只能将就,因为实在没有力气再折腾了。

首先总结了附件出现的时间,如前面所说,附件也是根据不同的阅读顺序出现的,并非一次性看完。其次我列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阅读顺序。

接下来就是每一章的笔记,列出重点,省略以前无用内容或错误推断,第三次强调,照片手写内容涉及剧透,未读者谨慎看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老实说读完全书后,我还是有些疑团没有答案的,于是在网上找,但大部分是网友的开箱晒照,关于情节讨论的干货实在很少。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被我找到由Tingyue整理的完整解密(注1),我真的非常佩服她,读的还是英文版,但最后的解析和其中的翻译跟简体版几乎没有差别,并且还提供了许多有助于理解的实用信息。国外的病毒营销网站都是英文,她也搬了一部分内容并翻译过来,真的非常厉害!对于不愿被剧透的读者来说,我强烈建议在读完本书后再打开那个链接,以免丧失阅读的乐趣。

通过与Tingyue的笔记比对,我发现95%的内容都找到了,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前面我提到这本书的巧妙之处是时间线和里面存在的各种暗语,而暗语有文字游戏,还有各种解码方法。说到这个得赞一下本书的翻译颜湘如,之前由他翻译的瑞典悬疑推理小说千禧年三部曲就是佳作,而《S.》更是令我叹为观止,文字游戏中的暗语在原文中是按英文发音或字母来实现的,中文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可颜湘如却找到合适的方法丝毫不逊色地体现出来,我必须献上膝盖。

除了文字游戏外,有几章里涉及的解码是真实存在的,特意上网查阅并学习了一下,虽然平时用不上,但学习过后再亲自破解一下也是种乐趣。《S.》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感就是看完书并不是终点,你还可以继续去寻找其他的线索来丰富自己的想象。

我很期待有一天《S.》能被J.J.艾布拉姆斯搬上银幕,看他如何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画面,这本书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许多细节并没有给予完整解答,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不过总结起来,本书最大的几个谜题如下:

作者石察卡究竟是谁?

这个问题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见解,或许你并不赞成书中的结论呢?总之在看完后可以自行判断,无论是什么结果,对全书的理解并没有影响。

《忒修斯之船》中出现的第三人笔迹是谁写的?

看完书后自有定论,不过跟上一个问题一样,不同的理解角度可能导致不同的答案。

附件厄特沃什之轮能够解出一个什么样的秘密?

看完书后,我只知道线索可能在哪里,但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准确位置所以未能解密。后来通过上网查资料,才得知国外脑洞很大的读者是如何解密的。在此不做剧透,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然后按照攻略进行尝试,过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最后的谜底有点让人心酸。

《S.》这本书究竟在讲什么?

ISOAUOTAOBTVIBKOLE(注2)

在电子化和速食化的今天,我很难得再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一本厚厚的纸质书,更别提做读书笔记了,这种经历以前没有过,未来可能也很难再经历,整个过程有点累但特别享受,感觉像做了一回侦探,破解一桩毫无头绪的案子,我想这正是作者的本意吧。让你沉醉在推理中,忘记浮躁,自食其力去发现其中之奥妙。

我曾看到有一群喜欢推理的读者是这样玩这本书的,第一个阅读者读完后,以极低的价格把阅读权出售给第二个人,如果第二个读者无法解密,就得以更低的价格将阅读权出售给下一位,以此类推。如果中间有读者成功解密书中的秘密,获得的奖励就是在不涂改弄脏书和附件的前提下,篡改附件或者增加伪造的附件,这样更加提高了难度,写帖子的人说当她拿到书时,里面竟有29个附件!想想那都是十分有趣刺激的事情!

注1:https://zhuanlan.zhihu.com/shipoftheseus 这是Tingyue的解密笔记本链接地址,对情节理解有很大帮助作用。

注2:互动游戏:我运用了书中提到的某种加密方式把答案放在这串字母当中,如果你通读了这本书,应该会猜到是哪种密码,解码密匙已经在文中提及多次,解密之后看看我的答案是否与你的推理结果一致?

2016年6月21日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