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慈欣:科幻小说黄金时代已过 不再令人激动


来源:光明网

“现在,科技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神秘感不复存在。科幻小说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土壤在逐渐消失,所以目前就是科幻衰落的阶段,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刘慈欣

今年六·一,根据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舞台剧将在上海上演;在此之前,《三体》电影已开拍,计划在今年暑假上映;他的另一部科幻作品《球状闪电》的电影改编、拍摄已提上议事日程……自去年八月以《三体》获得“雨果奖”至今,刘慈欣及其一系列科幻作品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在影视、游戏等延伸产品开发商眼中的IP(知识产权及商业含量)价值日益上升。

今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当天,刘慈欣从山西阳泉坐高铁赶到北京,在北京图书大厦参加了北京阅读季全城尚读活动的签售会。很少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他特别推荐了自己喜欢的12本书,有世界科幻经典《2001,太空奥德赛》《与拉玛相会》,也有《一九八四》《人类简史》这样的科幻外杰作。本报记者在活动开始前采访了刘慈欣。谈及近一年来获奖、出名那些科幻写作的“身外之物”给他带来的影响,他保持着平静与清醒。

关于《三体》,刘慈欣觉得自己谈得够多了,不过读者总能找到与之相关的新话题。比如,《三体》的故事那么精彩,细节那么丰富,书中怎么对“三体人”的形象没有具体描写?“这是科幻小说的通行做法啊。”他说,“一旦写到外星人就不去具体描写,阿瑟·克拉克的作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外星人能带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要留出空白才对。说到科幻电影,直接用影像去表现外星人也很困难,除了E.T.,电影史上的外星人形象大部分都不成功。”凭借想象力、叙事技巧、人物和场景描写,他用文字构筑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未知世界。茫茫宇宙中,地球尚且显得微小,作为地球上的人类个体,那种无力感、幻灭感是不是如影随行?“几乎所有科幻小说都在传达着一种意境——人类在宇宙的宏大中显得如此渺小。但是现在看来,所谓渺小并非绝对。人类如果进入太空,生命的蔓延那么快,时间和条件允许,人类可以扩展到整个银河系,那时就不再渺小了。另外,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宇宙中有其他生命存在,更没有发现智慧文明,也许我们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技术不够,还有种可能,宇宙中确实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有文明,这个事实如果被证实,那人类在生命、文明的意义上,就是宇宙的中心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科幻小说中的科技成分不再令读者感到神秘,读者想象力的边界也延伸得更加辽远。刘慈欣表达了写作受困于想象力难以突破的忧虑,进而对整个科幻小说界的发展前景抱以不太乐观的态度:“科幻小说和任何文学体裁一样,有兴盛时期也有衰落的阶段。科幻小说诞生于现代科技发展初期,那时人们对科技还保持一种神秘感,对未来还充满向往。而现在,科技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神秘感不复存在。从这一点上看,科幻小说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土壤在逐渐消失,所以目前就是科幻衰落的阶段,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刘慈欣介绍说,面对这样的现实,欧美科幻界曾经尝试过让科幻小说向主流文学靠拢,把现代或后现代手法引入到科幻创作中,试图籍此让科幻小说获得新生,后来证明这种做法不成功。他觉得应该顺其自然,何况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前景或许要比欧美更广阔,“因为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环境在飞速变化,未来对人们充满诱惑,这可能使得科幻小说在中国进入另一次繁荣和高潮”。

刘慈欣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长期从事科幻小说写作的作家大概二三十人,“这么小的群体相对于广大读者的科幻小说阅读需求来说,太有限了。科幻作品的影响力大多很小,《三体》是个例外。”这种情况不止中国科幻界存在,世界科幻界也如此,“相当长的时间以来,没有一部海外科幻小说让我有以前读科幻时产生的那种震撼感。我毕竟是成年人了,不会再像小时候那么好奇和敏感,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国外的科幻小说创作失去了活力。像美国的科幻读者年龄大多在四十岁往上,这样的读者年龄结构会令科幻创作本身也不那么有活力。”说到最推崇的科幻作家,除了当初启发他走上科幻创作之路的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还有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海因莱茵,“还是这科幻三巨头的作品最经典,他们是科幻黄金时代的灵魂,没有新作家能占据这样的地位”。

很多喜欢《三体》小说原作的读者对《三体》改编电影一直存在质疑,在电影即将上映前夕,这种质疑更加强烈。刘慈欣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剧本策划,对特效设计也提出了意见,对电影最终能够呈现的水准,他认为还要看后期制作的效果。说到电影,《三体》已经得到世界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雨果奖”,但中国的科幻电影离世界水准依然遥远,夸张些说,中国是否存在科幻片这个片种都有待商榷。刘慈欣觉得这种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关于中国科幻电影,有人认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氛围乃至观众的想象力都相对落后,所以我们的科幻电影也很落后。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了美国的科幻电影很繁荣,其他发达国家,欧洲那些国家和日本,科技够发达吧,科幻电影也拍了几十年了,进步依然有限。这怎么解释?”他认为科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是个不能简单化看待的复杂问题,就算我们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发展,我们的科幻电影也不一定就能达到世界顶峰,“对此要有平常心吧,别忘了美国科幻大片之所以风靡世界,背后也有美国的强势文化在推动”。

平日里,刘慈欣就在阳泉生活、写作。那里远离繁华喧嚣,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现在有互联网,对于写作,其实在哪儿都一样。”他其实比较享受这种少人影响、打扰的状态,“在我们那里没什么人关注我,没人跟我谈科幻,省去很多应酬的精力。可能有的作家需要更多地与人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会产生新的想法。不过在科幻写作方面,我完全没有和人交流的欲望。”他和读者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也不多,“从我个人角度,不愿意过多谈论自己之前的作品。科幻小说常有开放性的结构,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空间,要是作者过多对作品进行解读,就堵死了读者的想象之路。”

刘慈欣无意评价自己的作品,对于理想的科幻小说是什么样,他有诗意的标准,“理想的科幻小说,能够把你的视野带到更广阔的时空,激发你的想象力。让你在某个晚上做件平时没做过的事,偶尔还能抬头仰望星空”。不过,这样的科幻小说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近期他不打算写什么和《三体》有关的东西,续作更是渺茫,“没什么续写空间了,无论情节往前还是往后,故事都很难进行。”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