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在变老之前远去》:一个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来源:凤凰文化

既然觉者如释尊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轮回的巨流,既然饕者如浮士德都不能让美好的时光停留一刻,既然那个早夭的酒鬼克鲁亚克曾经喊过:‘永远在路上’,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变老之前远去?

既然觉者如释尊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轮回的巨流,既然饕者如浮士德都不能让美好的时光停留一刻,既然那个早夭的酒鬼克鲁亚克曾经喊过:‘永远在路上’,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变老之前远去?

为一个远去的朋友而作

为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而作

其实,戏很简单,但,人很复杂

《在变老之前远去》,首先是一首诗的名字,是一位诗人对自己生活轨迹的某种设想,这种想法一语成谶,他真的远去了。

本来他答应要自己演的,而且会是个独角戏。我们在四年前商量的时候酒酣耳热、兴奋异常。但今天想来,他是无法上台表演、下台鞠躬了。可我还是想让他上台,所以就有了这个与诗同名的戏。

一位远去的朋友

马骅,男,32岁,天津人。199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曾是复旦大学知名度最高的校园诗人,充满激情和才气,毕业后的他顺风顺水,先后辗转工作于上海与厦门

1999年他到了北京,成为“北大在线”的元老和多个知名网站的版主。他对朋友总是很好,因朋友的请求,在两到三份兼职工作之间奔走。他在北京待了3年,有人说,留住他的是对朋友的无法拒绝。

2003年3月的一天,他离开了北京,没有告别,说要去“周游世界”。

“向各位道歉……先前我一直跟大家说要去越南等地周游。实际的情况是:我正在巨大的冰川脚下的一所小学里当乡村教师……这是我酝酿了近一年的计划……”几个月后,朋友们收到了马骅的电子邮件。

他所说的冰川脚下的小学,叫做明永小学。

在梅里雪山主峰东坡,绵延三千多米的明永冰川下,是一座只有二层的木楼,一所不完全的小学。学生读完四年级就要到13公里外的西当村寄宿制完小就读。算上马骅学校共有3名教师,20多个学生。

他的到来让这里有了不一样的变化。他开始教学生们说普通话,告诉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周末他带着学生拿着大口袋去捡垃圾,教他们打篮球,由于来明永村旅游的外国人比较多,他又自办了一所夜校,教村民说英语。 ,深受村民爱戴。

受到环境的洗礼,他的诗开始变得简单、沉静。虽然生活艰苦,但他说,这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2004年6月20日,马骅带着为学校买的粉笔,搭乘好友阿柱的吉普车从县城赶回来,在距村子不到三公里的地方,发生交通事故,坠入澜沧江,至今下落不明。

一首留下的诗

《在变老之前远去》剧照

知了在枝上一叫,天就凉下来

寒气涌上树冠,肆意删改

凌乱成本地的秋天衣襟上的松针越来越多,嫩得尖锐

在温凉的乳内寻找着对应

裙摆却执意扭身

在夜色中驾着剩下的夏天远去

夜莺在梦里一唱,人就老下去

暮色铺满被面,左右翻滚

合拢了起伏的屋顶幻想中的生活日渐稀薄,淡得没味

把过浓的胆汁冲淡为清水

少年仍用力奔跑

在月光里追着多余的自己远去

日子在街头一掠,手就抖起来

文字漏出指缝,纷纷扬扬

爬满了将倒的旧墙脚面上的灰尘一直变换,由苦渐咸

让模糊的风景改变了模样

双腿却不知强弱

在变老前踩着剩下的步点远去

一个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导演:邵泽辉

马骅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的,在校期间既是复旦诗社的青年诗人,也是复旦燕园剧社的骨干,毕业后到北京工作期间还和同学朋友一起排演话剧。我们算是有着比较类似的成长经历的朋友吧。

剧中一些片段,不完全都是真的。大部分独白来自马骅的信,也有一些是我的想法。比如教孩子们《早发白帝城》,是我臆断的,但可能真的发生过。给村子里的年轻人教英语是真的。这些内容本身是为了向大家讲述马骅的生活。

和马骅早就讨论过这个戏,最开始就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并没有想太多。而在之后,创作这部作品只是为了纪念一个远去的朋友,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但没想到观众会这么喜欢。后来思考了一下,可能是因为这个作品中谈到的人生理想和现实困惑,是每一个当下的青年人都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吧。

一开始仅仅只是从个人角度纪念朋友,现在还多了一些希望,希望那些和马骅有类似思考和经历的朋友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共鸣。

在变老之前远去

导演:邵泽辉

演出时间:2016年3月23日-24日20:00演出

地点:石厦戏剧主题馆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