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在这个暴力的世界写诗,也许需要更暴力的表述方式


来源:凤凰文化

11月27日,第四届香港国际诗歌节举行了一场围绕“冲突与诗歌”的东亚诗歌讨论会,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缅甸的八位诗人,在著名学者李欧梵的主持下发表了各自观点,并且互相进行了交流。

凤凰文化讯(徐鹏远香港报道)11月27日,第四届香港国际诗歌节举行了一场围绕“冲突与诗歌”的东亚诗歌讨论会,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缅甸的八位诗人,在著名学者李欧梵的主持下发表了各自观点,并且互相进行了交流。

李欧梵主持会议

诗歌帮助我们开启差异的对话

宋琳发言(右一)

来自中国大陆的诗人宋琳首先发言,他说自己写下发言稿的时候,正好获悉13日夜晚巴黎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作为诗人,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反对这种严重的反人类罪行,但同时也在思考导致国家和族群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亨廷顿所论述的文明的差异——即宗教、语言乃至生活方式的差异,还是由于迄今为止人类依然没有学会对差异的尊重和包容,又或者是信奉唯一真神的信仰产生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所造成的排他性?以正义的名义进行的种族灭绝、教派兴起或者政治压迫往往皈依于‘圣战’的观念,由种种‘圣战’的使命所驱使,围绕现代性的在场和缺席、目的论的历史观和自然轮回的历史观所主导的两种文明之间,在本质上是不可调和的吗?还是存在着互补和对话的可能性?”

由此他抛出了诗歌在面对冲突时的意义:“诗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几乎是所有民族共有的。在全球化时代,人类能否在巴别塔变了之后重塑文化精神的同源,或许有赖于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早已发现的诗性的智慧。而孔子也在‘诗可以群’的理念中帮助我们开启一个差异的对话,以化解仇恨和对立,以抚慰遭受苦难和创伤的心灵。”

诗歌的力量来自于命运

香港诗人饮江

香港诗人饮江用粤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诗歌把每个人都联系起来,而诗歌的力量来自于命运。他说,命运把力量借给一些人,这些人却因为过于看重力量而毁灭,因为他们不把自身力量看做有限的,也不把自己和他者的关系看做不同力量的均衡,而其他人的行动不能促使某一停顿时刻,正是这一时刻,人们心中升起对同类的敬重。“我们写诗有时或许也就是要去守候某一停顿时刻的到来吧,像一只蛤蟆沿街搬石又涂鸦。”

诗歌通过沟通达到一种普世价值

日本诗人多和田叶子

日本诗人多和田叶子理解中的诗歌是可以把不同思想放在一起的一个框架,她觉得诗歌在一个词中会有多种意象,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也正是她喜欢诗歌的原因。

水田宗子

另一位日本诗人水田宗子则将“多元语言”和“沉默”这两个重要概念引入了话题。她强调诗歌写作虽然是个人化的行为,但也应该成为多元文化与多元语言的构造,诗歌可以通过沟通来达到一种普世价值、一种超验的提升。在她看来,写作有两个作用:融合和连接——八个人感情融合起来,也连接每个人最私密的记忆。

她还谈到诗歌翻译和阅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沉默,“在沉默当中可以提炼一些无法被表达的经验,深藏于沉默之中的体验是可以通过诗歌写作的过程融合和连接起来的。”主持者李欧梵教授则进一步补充,他援引犹太学者考斯特的观点,将这种沉默解释为浩劫之后一切文学的命运,背后是对于未知的恐惧。

而在融合和连接的沟通过程中,母语写作的意义变得非常重要。水田宗子认为,用母语写作可以帮助作者表达自己的身份,沟通各种各样的冲突,以至于达到跟来自其他语言、文化的人进行沟通和连接的过程,这也是她所看到的诗歌写作的希望所在。

写作是否能摆脱中国现实这个背影

王小妮发言

大陆女诗人王小妮以“在今天的中国写作”为题发表了她的简短演讲。她所思考的是一个作家的写作是不是能够完全隔绝,保持自我,是否能够努力摆脱中国现实这个背影。

她提到几个关键词:国族、伦理、宗教、军事、语言暴力,这些都有无数的触角、无数细微的地方在对我们进行着错综复杂的影响,“这些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对于天性敏感的写作者有意味着什么?”

“我们确实身在其中,现实每天不停翻新,我们看到了反对的无力和可笑、拥抱的无条件、屈从的自觉。某种情况下某种时候我确实暗中想,所有这些现实处境最终是不是要成为一种反哺我们个人的那个回馈呢?也可能是我们身处这个境地无可选择的、不能回避的又额外的一种救赎。写作在很多时候帮助了最无助的人,这才是我或我们更应该感恩的。”

不过她也承认,虽然曾经以为自己能过做到独善其身,但现在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恰恰是以物喜以己悲,所以对于能够独善其身的人她是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欣赏的。

在回答现场提问时,王小妮还总结到:“我们的身体实在冲突之外,我们的情绪是在冲突之中,我们的诗是在冲突之上。”

也许暴力的世界需要暴力的表述方式

缅甸诗人科科瑟

1990年代早期还在仰光地下刊物发表诗歌的缅甸诗人科科瑟则正面回应了“冲突与诗歌”的关系问题。他坚持诗歌应该保持独立性,而且在他的以往观察中,往往声称超越冲突的诗歌反而是有度才行的,体现冲突的诗歌往往有教育意义。与此同时,一个诗歌到底是超越冲突还是体现冲突,完全取决于诗人如何表述,也包括读者怎样理解。“我认为诗歌应该被曲解,这种曲解有时是糟糕的,有时是美好的。”

科科瑟还回应了王小妮提到的语言暴力。他表示自己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语言的暴力,他觉得唯一的暴力是仇恨的语言。“如果谩骂和诅咒的语言能让我强化诗歌中的观点,我会去使用它。但是我所表达的不是我自己的观点,而是我诗中人物的观点,也许这个暴力的世界需要暴力的表述方式。”不过,他也强调仇恨的语言即使是非常礼貌的方式去表达,也会让那些被迫害的人体会到暴力的迫害。

[责任编辑:冯婧]

标签:香港国际诗歌节冲突与诗歌东亚诗歌李欧梵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