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5中外诗人互译”启动 西川呼吁“诗人有义务从事翻译”


来源:凤凰文化

28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写作中心主办的“跨越语言的诗意:2015中外诗人对话·互译” 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翻译工作坊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正式揭幕启动。

凤凰文化讯(何可人报道) 28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办的“跨越语言的诗意:2015中外诗人对话·互译” 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翻译工作坊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正式揭幕启动。

开幕仪式现场

诗人欧阳江河、西川、王家新、翟永明、臧棣、明迪、张清华出席了这场揭幕仪式。同时出席仪式的的还有由美国诗人瑾·瓦伦丁、凯瑟琳·巴娜特,德国汉学家白嘉琳,马其顿青年汉学家冯海城等海外著名诗人和汉学家组成的外国诗人学者小组。

张清华教授首先致辞宣布揭幕式启动。他表示,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办的这次“2015中外诗人对话/互译”,有幸请到国内当代顶尖的诗人,阵容可谓十分强大。中国的优秀当代诗人和海外优秀诗人汉学家齐聚一堂,进行面对面的翻译和交流,这个尝试将有效的推动中外诗人的对话,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使命所在。最后他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席——莫言先生,向到场诗人表示问候。

本次翻译坊的策划人、诗人明迪女士发言表示,虽然国内现在有多人从事诗歌互译工作,但是这次能提供一个具体的基地,让诗人和翻译家们,使能长期地、深入地、固定地从事诗歌互译工作,实属难得。她认为翻译是这样一种载体:诗歌如果是是岛屿,好的翻译就犹如船舶,让我们能在语言的汪洋海中与诗歌之岛相逢。

西川

西川代表中国诗人做了简单又专业的发言。诗人和翻译家的双重身份,让他能更好的理解这种互译。他翻译了切斯瓦夫・米沃什,博尔赫斯,加里·斯奈德,还有来自挪威的奥拉夫·H·豪格,他认为翻译对于诗歌是很重要的工作。诗人有义务从事翻译,不管诗人本身是否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西川将翻译分三种,一种是专业翻译,一种是学术翻译,第三种是比较特别的,诗歌翻译。很多伟大的诗人都在做翻译工作,比如TS艾略特,保罗·瓦列里等等。

白嘉琳

德国著名女汉学家白嘉琳作为海外诗人代表进行了发言。她欣赏中国诗歌,从硕士论文以“诗经”开始,她对中国诗歌进行了长达二十五年的关注和研究。她翻译过中国的朦胧诗,以及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但她也有感中国诗歌在德国的传播难度。许多德国读者认为中国文学令人费解,对他们来说来说,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区别很大。因此,如何跨越文化障碍,让诗歌成为不同文化群体都能共享的语言和文学“花朵”,这是诗歌翻译者们应该持续努力的命题。

简短的揭幕式后,凤凰文化记者跟随诗人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四层办公室,见证中外诗人被分为两两一组。落座后,他们立即投入到面对面的正式互译工作中去。

在接受凤凰网文化记者的采访中,本次互译活动的策划者——诗人明迪表示:诗人翻译同行的诗歌,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歌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诗歌有多少年,翻译诗歌的行为就存在了多少年。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条件越来越便利,诗人与译者越来越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互译。比起远距离的、仅凭字面意思进行翻译,面对面互译将会有效的改善翻译诗歌中容易出现的扁平化、干涩化、学术化、散文化的现象。

这样的诗歌互译活动,能让诗人直接介入翻译,向译者讲述和阐释自己的写作过程,甚至直接翻译诗歌。伴随着这种再次创作行为,诗歌翻译从内容上说,将可能变得更有丰富释义性,从语感上来说,也将变得更有韵律感,节奏感。明迪表示,互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诗变得更像诗。

[责任编辑:冯婧]

标签:北京师范大学写作中心 中外诗人对话 欧阳江河 西川 王家新 翟永明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