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清华附小百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校史剧《丁香花开》公演


来源:凤凰文化

10月17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建校100周年庆典。清华附小、清华附中4000多名师生、校友齐聚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为百年母校庆祝生日。清华附小基于成志教育的历史使命,将百年的历史编写成历史剧《丁香

10月17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举办建校100周年庆典。清华附小、清华附中4000多名师生、校友齐聚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为百年母校庆祝生日。清华附小基于成志教育的历史使命,将百年的历史编写成历史剧《丁香花开》,为全校师生进行一次校史剧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发表致辞

窦桂梅

在百年庆祝大会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发表致辞,对于“成志教育”理念进行了具体诠释。她表示在附小百年“成志”的历程中,成就儿童的为人之志的背后,成就了教师的育人之志,成就了学校的教育之志,进而实现了价值观塑造、课程改革和公益服务的“三个引领”。 “志”首先表现为儿童内心所向往的理想与抱负,二是儿童为追随志向而拼搏的意志和品质,三是儿童在二者融合中人所需要付诸的实践和行动。“成志”呢,既是精神与思想,又是教育过程和结果,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在今后的清华附小发展蓝图中,始终不变地践行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基础教育,努力成为一所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小学、有灵魂的卓越小学;始终不变地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深入探索根植于民族灵魂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自主创新的世界基础教育的中国模式;始终不变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而成志。

百年教育历程中,清华附小一直在寻找百年的中国教育意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公益服务引领。,在百年诞辰之际,清华附小师生1000 多人同台公演百年校史剧《丁香花开》,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献礼,以此进行教育与洗礼、省行与展望,进而完成一次附小人的精神皈依,寻找到他们前行的航标和远方的灯塔。

《丁香花开》

《丁香花开》校史剧是清华附小找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美育路径,将爱国主义历史教育通过更加形象、生动、丰富、体验的美育路径,培育学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献礼。

《丁香花开》以成志教育为主题,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重要史实故事为核心,分为萌芽、生长、灌溉、花开、绽放共五幕。此次《丁香花开》校史剧新闻发布会给公众呈现的是校史剧的三大看点:第一,《丁香花开》是学校向祖国抗战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献礼的校史剧,将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入学生生活及血液中。第二,《丁香花开》是学校办学使命、“1+X课程”建设所传承与守正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命脉,将作为清华少年生命的胎记、精神烙印、责任的担当!第三,《丁香花开》某不仅在全国公演,还会向世界传播。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接纳中国、圆梦中华!

戏剧课程,通过美育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丁香花开》校史剧,是清华附小基于核心素养“1+X课程”探索超学科消弭式整合的戏剧课程。

清华附小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以主题教学教育思想撬动“1+X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探索学科内渗透式整合、跨学科融合式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三种课程整合方式,整体提升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审美雅趣是清华附小重要的美育素养,“审美雅趣”源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学境界。从小要学生形成社会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清华附小学生应拥有对美好形象、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创造美、发展美、传播美,提高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基于核心素养的“1+X课程”五大领域中的“艺术与审美”涵盖国家课程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与审美”侧重在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过程中的综合理解和提升核心素养。戏剧,是“艺术与审美”领域的核心课程。戏剧课程将音乐、舞蹈、美术、语文、历史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学科进行消弭式整合,整体构建起清华附小美育课程,旨在促进每一个儿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美育,是清华附小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径,让德育教育对学生心灵、品质的塑造更加形象、立体、鲜活、生动。

戏剧课程,注重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将戏剧课程学科化,注重学科内整合的同时,强调学科间的整合,消弭边界,使之成为“超学科整合”里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构建儿童的另外一种生态,让儿童在未知可能中有一种别样的体验。

教育戏剧,构建儿童第二重生活,影响一生

在清华附小百年发展史中,总能看到戏剧教育的耀眼光芒,曾有众多戏剧大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戏剧大师曹禺就毕业于清华大学,《阿诗玛》的作者李广田曾担任过附小的校长,电视剧《四世同堂》中演菊子的演员李文玲就毕业于清华附小。

追溯至上个世纪,当时的学生常常在放学后自发凑在一起,写写剧本、排排戏剧、请来音乐老师当艺术指导给剧目配音乐、写主题歌等等,乐在其中。每个周末在清华大礼堂进行联欢,演学生们自编自导的简单小剧,寓教于乐。

1958年,清华附小的科学幻想剧《宇宙骏马》在海淀区八一学校礼堂公演,引起轰动,该剧主演还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七八十年代,儿童歌舞剧《公鸡会下蛋》、《胖嫂回娘家》等分别在清华大礼堂上演。九十年代儿童歌舞剧《燕子和狐狸》曾在清华大礼堂、海淀区少年宫剧场多次演出,还登上了北京儿童艺术剧场的舞台。

而今,戏剧教育在清华附小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孩子们在戏剧活动扮演中,发现自己潜能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他们从最初的参与者,发展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师、评论家,体验百味人生,为儿童开启第二重生活,真正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戏剧是构建儿童的第二重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促进每一个儿童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参与·体验·整合·创造”,让儿童在未知的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让孩子们有一种别样的体验。

在10月17日的这次戏剧演出中,清华附小1000多名师生带来了一场校史大剧《丁香花开》,演绎了学校百年历史的风雨面貌。老师们期望通过戏剧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历史,并生成新的人文积淀。此次校史剧的总导演由空政优秀青年导演、《马兰花开》总导演李欣凌担任、编剧由中央戏剧学院著名教授陈小玲担任。在戏剧中,每一位清华附小人无疑又经历了一次校史的洗礼。

暑假一开始,就有三百余名主要演员在三伏暑天,全情投入,摄像机不停地闪动、音响不时响起,一群孩子燥热的室内穿着棉袄“发抖”,还有大白天亮着的煤油灯,过去旧的房屋模型也出现在了综合馆里……一幕幕,一行行,很多温暖感人的故事,悄然发生着……

马璟仪是一个大气的小姑娘,在“无声的世界”这幕戏中,原先的小主角突然不能继续演时,小马主动担当大篇台词的表演任务。她一遍一遍认真背词,一丝不苟。当知道这个角色又有更适合的同学来演时,她也没有一丝抱怨,十分大气的接受并继续认真的表演原来的角色。懂谦让,明事理,能担当!

在排练中,孙晨轩并不引人注意,同学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容易紧张、略有拘谨,又不太善于表现的男孩。在前两幕戏中,他始终都没有承担重要的角色,却一直默默地在反复体会、反复练习,每次排得满头大汗。老师还记得一次排练中他把脚弄伤了,没想到第二天竟穿着拖鞋继续坚持排练,这精神深深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孙晨轩从第一幕的“默默无闻”,到第二幕的“不断坚持”,到第三幕的“大胆展现”,终于一点一点在自己的执着与努力中释放了最棒的自己,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一年级的高子涵小姑娘带给大家太多的感动。在第二天就要正式录像,排练只剩一天就结束的情况下,高子涵接到导演安排给她的新剧本,已经是放学时间了,她既没有推脱,也没有胆怯怕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是欣然接受大段台词的新剧本。小小年纪,骨子里却透着十足的把握,在对第一遍台词时就已经湿润着眼眶进入戏中,第二天录像时的表演更是让在场的所有导演和老师们潸然泪下。即使这样有灵气,但每个排练中间的休息日她依然花比在学校排练更多的时间自己练习,小戏骨的钻劲儿和投入都令人敬佩满满!同时,她也是用心演戏的小女孩,每次哭都是真哭,常常一场戏下来衣服上都是湿漉漉的,大家情不自禁地将大拇指送给她。

四年级的一个京剧班级,原本作为清华附小京剧文化特色参加百年大戏的排演,节目已经彩排了数次,全班学生都努力排练,有的孩子每天回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自己的手势与眼神,有的孩子每天都会录下自己的唱腔,反复听,反复改。可以说,所有参加京剧的孩子都时时渴望着在百年诞辰那天登台亮相。可是,最后因为大戏节目时间过长,京剧被删减了下来。孩子们哭的很伤心,一时间很难接受。其实,不止这一个节目被撤下来了。有些教师、主要小演员也被撤下来了。晚上放学回家,有一个小女孩就很委屈地告诉了父母,父母劝她,要学会接受。可是,孩子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她太爱京剧了,尤其是穆桂英,每天都对着镜子练习一招一式……爸爸与语文林老师通了电话,第二天,语文林老师在课间的时候,来到了女孩身边。林老师给女孩讲了自己的大戏故事,原来林老师一开始就跟着拍戏,演了好几个角色,但因为剧情的需要,撤掉了。但当孩子知道,是林老师自己给自己撤掉的时候,她很震撼。她想,为了百年大戏剧情需要,林老师给自己撤下来了。我怎么还这么自私呢?就在这时,林老师指着窗外的柏树,阳光正透过树缝照进来,说,“你看,我的心胸不是这缝隙,而是这缝隙背后的蓝天”。女孩,微笑地点点头,“我的心胸,不是这缝隙……”。

清华附小在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的自由的、体验的、富有审美雅趣的教育路径,使得道德修养、人格塑造变得自由浸润儿童心灵,赋予审美气质。

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在百年校庆大会上的发言

成志教育,照耀一生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2015年10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对所有附小人来说,注定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一世纪的薪火绵延。清华附小的艰难与奋斗、光荣与梦想,都将在此刻汇聚,点燃新百年共同奔跑的火炬。

百年来,有太多的身影值得我们仰望,有太多的声音仍在耳畔回响,有太多的故事闪耀着教育的光芒。在这厚重的校友长卷中,我们看到了这些长大了的儿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张滂、霍裕平、李德平,工程院院士李鄂鼎,共和国将军黄宁、李健、钟道龙,著名作家宗璞、王元化、李岫,奥运会冠军何姿、王鑫、施庭懋、周吕鑫、劳力诗,还有罗锦鳞等一大批艺术家、专家学者、各界精英以及默默奉献在祖国和世界各地的普通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近两万名校友是我们附小永远的骄傲!站在清华附小百年历史的节点上,我们要向这百年的历史深深地鞠躬,感恩历史丰厚的馈赠。我们要向在百年画卷中所有的奉献者致敬,感谢你们对祖国、社会的全力付出!

我们在认真梳理这底蕴丰厚的历史画面与卷帙浩繁的校史故事时,有两个内涵丰富、形象丰满的大字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成志”。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成志”从一开始就深深地融入附小人的血脉之中。1937年抗战爆发后,成志学校随清华大学南迁。在撤离前的最后一课上,当傅任敢校长谈到“今天上课已不能再升我们的国旗”时,全校一百多学生都泣不成声。在西南联大那个特殊的岁月,锤炼了清华附小刚毅坚卓的意志和更加坚定的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校树立“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为此明确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提出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制定了《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注重培养引导儿童从兴趣到志趣再到志向,为成就未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附小百年“成志”的历程中,成就儿童的为人之志的背后,成就了教师的育人之志,成就了学校的教育之志,进而实现了价值观塑造、课程改革和公益服务的“三个引领”。

首先突出价值观塑造的引领。在纪念国家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及附小百年发展史的今天,清华附小让儿童把第一枚纽扣系好,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百年附小文化,都浓缩在了一部校史剧《丁香花开》中,在鲜活的情境中,体认历史文化精髓,感受人物品质光辉,为儿童烙下精神价值的成长胎记,带着历史的记忆,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

其次加强课程改革的引领。学校从建校初期就实施“完全人格之教育”,开设了体育、算术、英语等课程,到西南联大时的自主开发教材与教具;从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五四制”改革,到为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从语文“主题教学”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到形成儿童“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的五大核心素养的“1+X课程”整合,清华附小始终紧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敢为人先。

再次坚持公益引领。早在成志学校建校之初,创办专门接收贫民子弟的成府小学,这种公益情怀从未间断。今天推进北京新教育地图,在朝阳、昌平创办校。启动了“教育扶贫在线共同体”,已在全国1086个县级教育机构、2520个乡镇中小学建立了3800多个远程扶贫教学站。在座的有西藏等200多位来自偏远地区的老师及少数民族老师,有的在附小长期“跟培”,伴随其成长,形成有情感温度的公益文化氛围,同时带动了儿童的公益情怀,走向共同的精神家园。

“志者,心之所之也。”由此可见,“志”首先表现为儿童内心所向往的理想与抱负,二是儿童为追随志向而拼搏的意志和品质,三是儿童在二者融合中人所需要付诸的实践和行动。“成志”呢,既是精神与思想,又是教育过程和结果,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在今天这个充满荣光的时刻,我们将继承百年历史的教育精神,遵从内心的教育信仰,把“成志教育”作为指引我们的旗帜,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灯塔和前行的航标。

因此,成志教育要“承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儿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儿童每天清晨诵读优秀传统经典,亲近母语,以文立人。每天吟诵清华附小养成教育《三字口诀歌》等,儿童在校园的启程楼、知行楼、修远楼的六年生活里,培养和谐共处的家庭与社会伦理道德,服务并报效祖国。

成志教育要“立志”。儿童要牢记习总书记“从小学会立志”的嘱托,把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成为人生的脊梁。从每天升国旗行注目礼到从每周国旗下宣誓;从教室里的三分钟演讲的立志故事到马约翰操场的健康体育。把儿童身体当作最好的教育学,例如把足球当做教材,班班有球队,男女齐上阵,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让清华附小成为全国校园足球先锋学校,带着中国少年的民族自信,把足球踢到了阿根廷,踢到了英超,把足球的中国梦传到了世界。

成志教育要“弘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儿童学会“微笑、感谢、赞美”,养成“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诚实守信、自律自强、勇于担当、尊重感恩”等道德修养,努力成为未来的榜样,引领社会和时代。

未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取决于今天你培育怎样的成志儿童。新百年我们已出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成志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未来清华附小发展蓝图。始终不变地践行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基础教育,努力成为一所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小学、有灵魂的卓越小学;始终不变地推进中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深入探索根植于民族灵魂的、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自主创新的世界基础教育的中国模式;始终不变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而成志!

亲爱的朋友们,此时此刻,我想说,成志,彰显着穿越百年历史的,无数清华人行胜于言的精神风骨;成志,寄托着躬耕基础教育的,无数教育者薪火相传的祈愿;成志,承载着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无数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庄严使命!

一句话,成志教育,照耀一生!

[责任编辑:冯婧]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