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独家]亚马逊助推中国文学走出去:当下中国体验就是全球体验


来源:凤凰文化

萨拉金女士认为读文学作品是了解中国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中国当代文学特别的深刻和精彩,探讨年轻人成长,寻找自我,认知世界,中国的体验这个时候就是全球的体验。

8月27日下午,亚马逊Kindle在北京图博会(BIBF)现场组织了一场主题为“中美对话:中国作品全球阅读”的交流活动,亚马逊出版副总裁萨拉金(Sarah Jane Gunter)女士、 作家冯唐、作家路内和作协副主席何建明都参与了对谈。

活动现场

亚马逊出版于2009年在美国成立,目前拥有14个出版子品牌,是一个业务涵盖出版各个子环节、产品、包括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出版形式的出版平台。亚马逊跨文化出版是一个重要子平台,主营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出版。2014年亚马逊跨文化出版事业部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出版商,翻译出版了18个国家16种语言的作品,亚马逊出版已经陆续翻译了贾平凹、韩寒、路内等多位知名作家的作品的英文版,2014年亚马逊出版在中国成立了专门团队,负责拓展与国内作家的合作,希望发现更多美好的作品向海外翻译推荐。

萨拉金女士对中国作品走出去很有信心,随着海外需求和市场的扩大,亚马逊kindele也将增加中国作品翻译的数量和力度,“过去5年中我们一共出了150本译作,其中有7本是中国的,包括收录了20位陕西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选》、冯唐的《北京,北京》、蔡骏的《生死河》、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路内的《少年巴比伦》、林哲的《外婆的古城》以及南派三叔的《大漠苍狼:绝地勘探》。这七本书是最好的,可以代表中国当代的写作,因为他们跨越不同的题材,作家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启动中国作品英译出版这个过程中,我们觉得用翻译出版畅销书,同时翻译一些受大家尊重的作家的作品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明年大概计划出8到10本,最近签下贾平凹老师的《高兴》和张小娴老师的《我这辈子有过你》,一旦有签约的作家作品我们会实时发布”。

何建明:中国作品“走出去”的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了

何建明主席指出,中国作品“走出去”的问题已经紧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冯唐写《北京北京》,路内写《纽约纽约》,这类作品当然会畅销。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纪实作品也受到了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关注中国的读者们喜爱。与亚马逊这样有全球影响力的平台合作,将我们的作品翻译成英文,才能真正地帮助中国图书走向国际,让世界的读者可以了解中国的图书、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

萨拉金(Sarah Jane Gunter)女士认为,中国有非常好的故事,有非常优秀的作家,但中国文学走出去依然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找到喜欢中国作品的受众,另外就是译文是不是能够领会故事的精髓。如果翻译得好的同时又能找到非常出色的出版商,中国作品“走出去”就能成功。萨拉金女士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补充道,合作的译者有在美国的华人,也有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但都是专业的文学翻译。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译者,都要求他了解他所翻的那本书的文化环境,因为翻译书并不只是把一种文字转化成另外一种文字,还需要把书里面的精髓和原作者的风格充分地表现出来。完稿的书中都有译者的小传,跟作者的小传或者介绍并排放在一起,“因为我们认为译者特别重要,值得这样仔细地去介绍”。

冯唐:翻译的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事物中最模糊最魔幻的

作家冯唐则从文化、翻译、发行、宣传四个角度来分析中国作品走出去所面临的困境。首先,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二是翻译本身,据自己的翻译经验来看,把英文翻译成中文相对容易,但是反过来却很难,译者要想实现跟原作者的相通甚至共鸣,都不太容易。冯唐认为翻译的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事物中最模糊最有魔幻性的一种东西,“语言是怎么产生,怎么界定,怎么演化,对于一个翻译的作者,我觉得还是很有挑战性的”;第三个难点就是发行,要印成纸书送到全世界的书店也是非常难的事,好在这三个事有亚马逊Kindle协助,你拿电子书阅读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读到你想读的书。第四点反而是走出去最难的。在中国,一个中文的作家出来,大家愿意读他的书都非常难,人家为什么读一个英文翻译的作品?大家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阅读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怎么让外面的人对你的书感兴趣?

萨拉金女士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应,把新作者推荐给新的读者,两者都是新的,挑战非常大。所以我们要说服读者为什么这是一本好书,这本新书、新作者为什么值得读者去关注,在这个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去寻找最有可能买这些书的读者。在推荐和营销上,亚马逊根据14个站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反馈,可以统计到读者身份或者阅读兴趣,过往的阅读历史等,基于不同的维度信息进行推荐最适合的书目。一旦引起读者的兴趣,他阅读中国作品的习惯就会慢慢培养起来。“比如说有人喜欢读悬疑小说,如果这本是悬疑小说就会进入个性化推荐,并不是跟中国的关键词挂钩,而是跟内容挂钩。打破了国家的疆界,并不是你对中国文学感兴趣才会看这本书,而是针对内容本身”。

路内:作家应该站在更为当代的立场上来写作

作家路内从自己作品的翻译和推广谈起,与大家分享了作品走出去过程中最真切的感受,“有一天译者问我‘灰姑娘’什么意思?我说是你们那个国家过来的‘灰姑娘’,外国人并不知道这个词是‘灰姑娘’的意思”。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奇怪的文化碰撞,其实就是文化上的差异,有些差异可以越过,有些差异没办法越过,但是随着文化特别是严肃文学的交流,作者总会获得自己想要的读者,哪怕只是一部分。

路内认为除了翻译之外,编辑也很重要。亚马逊美国方面的编辑并不是被动地做一个中文作品,他们选择哪个作品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其实写作对于作家来讲最大的挑战是作品的现代性,作品在这样一个现代世界的讲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关如果过不了,很可能在国内都没办法成功。比如说很多女读者非常讨厌直男癌这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在未来会慢慢淘汰掉。作家应该站在更为当代的立场上来写作品,把精品留给读者,把自己放到当代的位置上,这个是当下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学作家需要去面对的挑战,可能和整个文学史都有关系。文学史不仅仅是构建在中文的框架之上,而是构建在全球化的各个语种的框架之上。“我们不用担心中文翻译成英文失去了中国的魅力,因为多少世界名著在全球两三百年,读者都是用英文、法文去看,我觉得这就是非常伟大的世界名著的地位”,从长远来看,这种跨越语言的运作方式是最大的挑战。

萨拉金女士:中国的体验这个时候就是全球的体验

萨拉金女士

何建明认为中国作品走向世界,比中国产品的走出去要更为艰难。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有第二大影响的经济体,中国又是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自身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形象、文化和情感,世界各国也在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作品走向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国作品走向世界的境遇,跟中国产品差距很大,聚集中国人情感生活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对中国作品走出去很有信心,“现在的大学生英文非常好,可以到国外去留学,亚马逊这样的专业平台也越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这样的机会在三、五十年前的中国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中国作品全球阅读”我非常看好,我觉得所有的写作者都可能成为中国作品的书写者”。

萨拉金女士希望亚马逊出版能帮助这些优秀的作品“走出去”,通过翻译的力量以及Kindle的发行实现跨文化的交流。读文学作品是了解中国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围绕这些作品和作家去合作,推荐全球读者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我们也看到在美国读者对高质量的版权文学作品都有兴趣,比如悬疑、历史、浪漫等题材,中国这些方面的作品也很多。比如《北京北京》,《少年巴比伦》这些作品讲述中国的故事,探讨着让年轻人成长,寻找自我,认知世界,中国的体验这个时候就是全球的体验。

冯唐:文学仍有生命,总有人希望通过读书探索人性

冯唐谈及今年5月份时,与何建明主席及其他几个作家在纽约书展的经历时说,在纽约书展的外围场,包括在书店里办的的读者见面会,和其他地方的多场场外活动来的人都很多,大家讨论也很热闹,说明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一种相对的普遍性。文学还是有它自己的生命,总有一群人不满足简单的视频、游戏等娱乐活动,而是希望通过读书探索人性的光明和黑暗。

真的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种语言,不能只读数字,很大的程度上文学是一条捷径,这些人他们想什么?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欢乐是什么?你给希望了解中国的美国读者一个卖点,后来他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比公司的年报更好的方式,而且题目也比较容易懂,《北京北京》,就是说北京的事,说中国的事。第二个是中国人去美国之后,特别是跟我年龄相近或者比我年龄小一点的,跟美国朋友说,如果你想了解我们的想法你看看这些书,他们开始拿起这些书来阅读,来试图更好的了解他们。这是大致我对纽约书展一些浅显的认识。

萨拉金女士:描写当下中国生活的小说更受欢迎

萨拉金女士在现场提问中,回答了“什么内容最受欢迎”这个最受关心的问题。人们喜欢读到好故事,关于人生体验的故事。具体到亚马逊的经验来讲,我们发现读者喜欢悬疑、惊险或者历史小说以及浪漫类的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特别的深刻和精彩,已经发行的七本中国的译作,能够证明哪些作品受追捧的概率更大一些。这里面有悬疑、科幻也有自传,讲个人的成长经历,比如《北京北京》、《少年巴比伦》和《1988》都是这样。这些小说是当代小说,是写当下中国生活。举个例子,比比伦》,我们给亚马逊的金牌会员提供独家预览的功能,这本书在最近的亚洲文学作品中,不管是在英国还是美国都排名第一名。

路内则笑说对海外读者会不会喜欢《少年巴比伦》无法预估,自己和编辑也只是在赌,但事实证明两国读者在阅读体验上有共通的感受,“我非常清楚记得七、八年前中文版出版的时候,我在亚马逊的网站上面15%的好评之后,看到5%的评论表示“不适应”,这个跟小说的元素分不开,因为这个故事里面会用非常荒诞的手法表现过去年代里一个中国城市的典型环境,所以很多人会不适应。这个作品到了美国,我看到也有5%的人对这个东西表示不适应。这些人像中国读者一样认为,它似乎反应中国当代的一些东西。有一个读者评价说,这个很好,但是不像发生在中国”。

萨拉金女士:畅销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体验

萨拉金女士还透露,亚马逊很喜欢畅销书这个门类,如果一本书在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畅销,证明读者对它有很好的反响,认为它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体验。然后通过亚马逊让书籍走出去,可以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了解中国文化。当然也有其他的分类,比如获奖的作品,书评非常好,叫好多于叫座的作品,还有一些编辑特别喜欢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也可以很好的代表这个国家当代的生活和写作。

好故事就是好故事,全球读者都希望找到那些能够跟自己形成共鸣的作品,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能够体验他们的人生经验,发现优缺点感受喜怒哀乐。通过读这些人物或者作品,读者可以看到自我、了解自我或者丢掉自我。每一种语言里面都有符合读者需求和愿望的作品,一种语言里面为读者所接受的作品,就很有可能在别的语言中也被读者所喜闻乐见。

[责任编辑:冯婧]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