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京博物院80年来首次向公众开放文物库房“心脏”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日,5批共100名社会征选人士进入南京博物院库房参观,库房中扫描室、消毒熏蒸室、摄像室等也一并对其开放。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之所以第一次开放文物库房,主旨在于向公众展示库房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全貌,而并非仅展示单个文物本身。

中新网南京5月17日电(记者朱晓颖)6道通关门径、库门比银行金库大门还牢固、无死角24小时监控联网公安系统、进入库房密码口令和钥匙需多人同时匹配……17日上午,南京博物院文物库房“心脏”80年来第一次对公众开放。据该博物院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介绍,其安保级别在中国博物馆文物保管级别中最为森严。

当日上午,在经过全身安检、取物后,一批数量控制为20人的社会征选者在讲解人员、安保人员的簇拥下,穿过狭窄的地下通道,走到库房前一座厚重金属大门口。

“这座门防火、防水、防撞击、防钻,电钻也无法钻开,比银行金库门还结实”,讲解者正介绍着,两位保管人员分别打开机械锁、解令密码锁,转动大门滑轮,打开通往文物库房的核心通道。

经由轰鸣的风淋系统除灰去屑,工作人员将来者引到一座金属器库房前。接上电源、揭开一次性封条、掌管芯片和钥匙的两位人员同时刷卡、解锁,金属器库房大门终于打开。

展现眼前的是近十排灰色玻璃柜,大至方鼎、小至饰物的一件件金属器文物安静地在玻璃柜中“休眠”。房间温度偏凉爽。空气中弥散着一股香樟木气味。

南京博物院典藏部主任田名利告诉记者,储存文物的柜子有讲究:钢结构、钢化玻璃以保结构坚固,香樟木辅以驱虫防蛀,柜侧留有气孔,供文物“休眠”时“呼吸”。金属器库房温度,控制在恒温23摄氏度左右。

文物在柜面无一处文字介绍,仅在柜前有编号,工作人员平时靠卡片对应编号进行查找。

这些神秘文物究竟是何等身份、哪些是国家一级文物、位置在哪里、数量又有多少?田名利表示,这些都是“不能说的秘密”,且“含糊其辞”,“(国家重要文物)一部分集中保存,另一部分分散保存。”

工作人员将来者再次分批,引入下一楼层的书画库房。和金属器库房有很大不同,近十排灰色储柜全部封闭,储柜中摆放着层层长条“抽屉”,且无透明窗口,参观者无法看到一件书画文物真容。“这里收藏着史上从唐代至今的书画珍品。”

田名利解释说,书画怕湿潮、须避免与空气大面积接触,因此,书画库房的珍品每十幅单处一“室”(抽屉),均卷轴,室内恒温恒湿。

对这些脆弱又珍贵的书画品,南京博物院亦有应急保护措施。一旦停电空调停止运转或梅雨季节来袭,库房内墙壁巨大调湿板将发挥作用。

据田名利介绍,这些调湿板由特殊火山灰化合物制成,用于室内温湿度调控,若空调机损坏、黄梅天来临导致室内湿度上升,调湿板可以吸收房间水分,当房间趋于干燥时,调湿板可反向释放水分。

当日,5批共100名社会征选人士进入南京博物院库房参观,库房中扫描室、消毒熏蒸室、摄像室等也一并对其开放。

记者看到,扫描室并不开灯、以免对文物造成损伤,扫描仪正对字画进行扫描,其旁打印机可在皮革、纸张、油画布上进行打印。

在消毒熏蒸室,一台真空充氮灭菌器正在工作,它主要负责给文物充氮“洗澡”。熏蒸则是为文物杀死寄生虫卵。

在摄像室,摄影师正对一尊明代铜胎掐丝珐琅羊座进行拍摄。摄影设备、道具十分先进,拍摄设备精度达到1.92亿像素,摄影师还可通过遥控器指令打光道具全方位移动。拍摄灯光使用冷光源,避免文物表面温度升高。“这套系统主要是得同时保证文物安全、拍摄精细度。”

在临时修复室,几位文物修复专家正利用手中微小工具、小心翼翼修复陶器。

此外,库房内有专门升降平台,文物不用四处“搬家”、上下台阶。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之所以第一次开放文物库房,主旨在于向公众展示库房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全貌,而并非仅展示单个文物本身。

17日的南京博物院文物库房公众开放日活动,是今年“5·18”国际博物院日南京博物院主会场专题活动之一。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它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去年二期工程扩建竣工后,该院呈现“一院六馆”架构,现有各类藏品4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以上文物1062件。(完)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南京博物院 心脏 铜胎掐丝珐琅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