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1915年朱启钤拆下老北京第一块墙砖 反对声不断

2013年02月23日 09:19
来源:北京晚报

大栅栏是北京第一条沥青马路。图为朱启钤签署的翻修文件。

很多人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少人知道是朱启钤出房(赵堂子胡同三号)、出资(他是最大出资人)创办的营造学社培养了若干古建筑研究大家: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王世襄、单士元、罗哲文……也是朱启钤在1915年拆下了老北京城墙的第一块砖。

北京城的拥堵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了,起因就是京奉和京汉两大铁路在北京的交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面对列强不得不签城下之盟,列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让火车驶进北京城。正阳门外即是京奉、京汉两条铁路干线的终点,可想而知,冷兵器时代用以防御的城门已经很不适应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所带来的改变,拥塞已十分严重。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此前曾任内外城巡警厅厅丞、京师市政督办(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的朱启钤深知这一点,并为此大胆提出拆去瓮城,保留箭楼,在正阳门城墙两侧各开两个门洞的改造方案,以疏导交通,便利市民出行。计划公布后举城哗然,认为此举“破坏京城风水”,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朱扛住压力逆舆论而行。

1915年6月16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正阳门改造开工典礼在当时的北洋政府主持下进行。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大总统”袁世凯特赐银镐一柄,上镌:“内务部朱总长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朱启钤用这把银镐在众目睽睽之下拆下了千年北京城墙的第一块砖,标志着北京旧城改造的肇始。朱所使用的银镐现存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展览馆。

天安门南面,正阳门之北,原有一座三阙的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其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一十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三十四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两门到东单、西单分别称为东、西长安街,两门之间为“天街”,即今长安街之前身。千步廊和天街围合成了一个T字形的小广场。

帝制终结后,千步廊日久废弃不用,而且也影响广场周围的交通,朱启钤便将其拆除,把拆下的砖瓦木料运到社稷坛,规划建设北京市的第一座公园——中央公园。1914年,朱启钤开始发动绅士、商人捐款,将社稷坛开辟为供游人休憩娱乐的场所。“中央公园”又名“稷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随后,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也被拆除,长安街整体打通,以前的“御街”成为供民众出行的通衢大道。

辟出公园后他又开始整理北京街市沟渠,把那些“水道湮垢、民居昏垫、阛阓殷填、成苦不便”的地方为之“辟城门、开驰道、濬陂阪池、治积潦,尘壤壅户者除之,败垣侵路者削之,经界既正,百堵皆兴”。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朱启钤 阛阓 赵堂子胡同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