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毛泽东钦佩司马迁坚韧不拔 提出共产党员五不怕

2012年06月16日 10:14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明林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评点司马迁

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受到错误的处分,可能这样对自己反而有益处。屈原流放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腐刑乃发愤著《史记》。

——引自吴冷西著《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第158页,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

司马迁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川大山,而其襟怀乃益广……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

——摘自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讲堂录》(见张贻玖著《毛泽东批注历史人物》第68页,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

解析:毛泽东对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崇敬与学习,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了。司马迁20岁以后遍游名山大川,考察史迹,搜集史料,广泛接触人民群众,对社会和历史增加认识,为他后来撰写《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对司马迁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非常赞赏,因此在第一师范读书时作的《讲堂录》中写道:“司马迁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他在1917年暑假,与好友萧子升作伴,以游学的方式,从长沙动身,遍游省内安化、宁乡、益阳、沅江等五县,了解农民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以及社会风土人情,实现了他“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讲堂录》)的初衷。毛泽东投身革命事业之后,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实地考察了湖南五县农民运动的情况,写下了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虽然戎马倥偬,仍然利用游击战争的闲暇时机,坚持做社会调查,写下了寻乌、兴国、长冈乡等地数十万字的农村调查。全国解放以后,尽管日理万机,但他60%的时间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跑,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了解了工农业的生产建设情况。1961年8月在庐山,他对身边的警卫员谈到自己的三个愿望:一是下放去搞一年工业,一年农业,半年商业;二是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实地考察;三是最后写一部书,写自己的一生,包括缺点、错误,让世人去评价。可见毛泽东是多么重视实地考察并身体力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的名言,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写给他的朋友那封著名的《报任安书》中,讲述了他受刑的原因,受刑后痛苦的内心,支持他顽强生活下去的信念和追求,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信中说,他之所以忍辱偷生,是因为在他看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如果伏法受诛抗争圣上的戏弄,回击流俗的讪笑,岂不是“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须知著述“草创未就”,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决不可就此轻生。况且那些留下传世之作的圣贤人物,哪个又没有经历过厄运呢?“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民为作也。”为了撰写不朽巨著,司马迁毅然“隐忍苟活”,在天汉三年毫无畏惧地接受了腐刑。在他心中,只有完成此书“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毛泽东非常钦佩司马迁这种为事业、为理想与命运顽强搏斗的坚韧不拔精神。1944年,他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其后,毛泽东多次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段名言,教育全党同志要不畏困难,不畏挫折,不为逆境所屈服,愈挫愈勇,有所作为。1957年,吴冷西从新华社调到《人民日报》工作时,毛泽东找他谈话,说:“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最坏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接着他又说:“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受到错误的处分,可能这样对自己反而有益处。屈原流放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腐刑乃发愤著《史记》……”毛泽东从屈原、司马迁的遭遇和成就,引申到对共产党员提出的“五不怕”,是对历史的借鉴和继承,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

《史记》是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在撰述这部开山巨著的过程中,司马迁贯彻了“实录”原则。他不因秦始皇暴虐而否定其威震四海的霸业,不因陈涉起于陇亩而淡化其反秦首事的功勋,不因为项羽失败而降低其曾号令天下的地位,不因为刘邦是开国之君而讳言其无赖本色,不因吕后以女主临朝而抹杀其显赫政迹。

毛泽东赞同和学习司马迁实地调查的做法,极为尊崇司马迁为了进步事业,不畏逆境敢于拼搏的精神。司马迁的风范和他的《史记》,影响了在他以后无数的国人,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张明林 编著

西苑出版社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司马迁 共产党员 史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