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百科全书式”思想家杜威与现代中国教育复兴

2011年08月05日 09: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美国于1968年发行的杜威纪念邮票 

杜威来华讲学期间同南京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合影

编者按:杜威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五四运动,那时他的学说受到热烈欢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在中国渐渐“淡出”,并一度销声匿迹;70年代末至今,杜威开始重回中国。正如美国教育学者罗思指出:“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但很难想象,它在前进中怎么能够绕过杜威。”这位绕不过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对美国教育制度、政治理想乃至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影响?他的中国之行又对他有何冲击?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杜威的思想遗产?本刊特邀中美学者对此作深度探讨。

吴子桐:杜威的学术研究涵盖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各个领域,其中他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尤其深远,不仅成为西方世界教育与政治理想的基本纲领,而且也逐渐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杜威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对美国的教育及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人接触杜威学说始于何时?当时中国的学术与思想倾向是什么?

安乐哲:我们现在用“实用主义”来翻译杜威的哲学并不合适,应该翻译成“实验主义”。美国是一个新的移民国家,像一个“联合国”,所以要实验,如何成为一个新的国家。我对美国批评得很厉害,可是如果谈教育的话,大家都要到美国去受教育,我觉得杜威对我们的教育影响相当大。在哲学、教育上,我们要清清楚楚地说他是一个革命分子。因为美国是个分裂的国家,比如共和主义者是绝对性的——上帝是对的、同性恋是坏的、如果你接受堕胎的话上帝不会原谅你,这是美国的一半。另外一半是开放的,是民主多元的,杜威就是个民主主义者。

孙友忠:中国学术界接触杜威学说是五四运动前几年,像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人1915年前后都在哥大读书,这些人一边读书,一边把杜威的思想传回国内。他们学成归国之后,都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教育改革的领袖,直接在“五四”前后把杜威的思想传播到中国的学界。人们经常问的是,为什么杜威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其实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思考过这个问题,可以说杜威的思想进入中国恰逢其时。为什么呢?因为在100年前,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能够建立真正的民主,而且也没有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富强问题。面对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危局,“五四”之前和“五四”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发现中国失败的根源不仅是没有坚船利炮,没有民主宪政,最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腐朽没落,所以五四运动的核心是新文化运动。那代知识分子认为,要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解决文化的问题,所以必须得有新的文化来“再造中华文明”,他们这些人渐渐地都不约而同走到这条道路上来。杜威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改良主义、文化改良主义,他的这些社会进步的策略,正好与中国知识界的基本思想氛围契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正是杜威的政治、社会、文化与教育哲学为“五四”前后的中国知识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吴子桐: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系统地把一切事情都变得具有时间性,不承认存在完全确定的东西,不赞成有固定的价值。这是否有导致相对主义的危险?杜威的实验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某种内在联系?

安乐哲:我看那个时代也是一个崇拜科学的时代,科学主义至上,杜威有一点过分地用科学作出价值判断。可是他要离开以前的那种希腊以来的系统性的哲学,只能依靠根本的不改变的原则。要谈什么,他都要追问对这个现象的最后经验是什么,我们可以叫他自然主义,因为他排斥超越自然的想象,而是要从我们日常经验看有什么问题,并作为材料来解决问题。这个跟中国传统思想有共鸣的地方,都是整体主义,也是一个过程性的宇宙论。知识论最大的谬论就是“知识是什么是真实的”,按照杜威的看法,什么都是真实的,你做梦的时候也是真实的,以前的思想要把关于真实的理念连在一起,杜威是要离开这个看法,认为我们的经验才是真实的,不管是什么经验,没有什么本体论的差异。

孙友忠:我认为从经验的角度来理解杜威的哲学,不会导致绝对的相对主义。因为经验是个体的、多元的,因此我们对问题的判断、观察、结论也是多元的,但不管怎么多元,都必须建立在经验之上,不能是想入非非的。所以他不是超越经验的唯心层面的多元,杜威本质上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很重视科学,他是一个绝对的经验主义,因为经验具有多样性,所以真理具有多样性,或者说有多元性、多视角。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杜威教育思想 安乐哲 学术与思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