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马未都批冀宝斋:建博物馆不能“无知无畏”

2013年07月21日 10:14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田超

京华时报讯(记者田超 实习记者康佳)7月18日,由三联书店举办的樊建川个人自传《大馆奴》首发式在京举行,收藏家马未都、导演陆川等出席。谈到山寨博物馆的话题,马未都认为,建立个人博物馆一定要有基本的历史观,而很多人是出于一时激情或名利。

>>樊建川

想做历史的奴隶

《大馆奴》一书的作者樊建川做过知青,当过兵,做过高校教师,还当过宜宾市副市长,后来辞官从商,中年时散尽家财,开始收藏抗战、文革文物。2005年,他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投资修建了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现今中国民间最大的博物馆群。该书就是他的口述自传,重点部分是他建立博物馆的过程。

樊建川说:“出版社的老师建议这本书的名字叫《记忆与梦想》,但是我最终坚持叫《大馆

奴》。因为我想做历史的奴隶。历史是很碎片化的东西,我想把它捡起来,后人看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串联起来。我还想给每年几百万的观众做奴隶,让他们看的角度更多一些。”

陆川拍摄《南京!南京!》,曾带领摄制组专程来到建川博物馆,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吃住都在里面,像虫子一样非常贪婪地去消化他的所有藏品。”在博物馆的这段经历,也让陆川真正了解抗战中的每一个个体是什么样的,他说:“建川收集展示的这些物品不是刻意去展示一个结果,他特别注重每一个历史瞬间,具体的一个人的这种生存状态,给了微小的个体以同样的尊重。”

>>马未都

建馆不能无知无畏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来到好友的新书首发式,他曾多次去建川博物馆参观考察。马未都认为,建川博物馆属于事件性博物馆,正如非常有名的“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这种博物馆强调用证物来说话,“每一个事件,他尽可能地把一些文物堆积在你的面前,让你感受到这个事件的真实。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都是碎片式的,就像这些照片,关键看你怎么把碎片连接起来。”

首发式后,记者问及“冀宝斋博物馆”事件。马未都认为,很多人建立个人博物馆都是出于一时的激情,“有一类人是无知者无畏,他们没有历史观,他不认为历史是有框架、有高度的,所以就会很轻易地冲出这个框架,就敢在瓷器上写个黄帝啊、炎帝啊,这不单单是指冀宝斋。”

马未都说,还有一类人是出于各种目的去建博物馆,“无非就是名利亮点,有的是为名而作,有的是为利而作。我见过的,有的是为了跟政府搞好关系圈地,其实也不单是博物馆。”马未都透露,要想把个人建设博物馆规范化,还是得有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持,他近期也参加了政府关于博物馆规范化建设的法规政策讨论。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马未都 历史观 建川博物馆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