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罗伯特・布鲁斯汀谈戏剧:媚俗必然流行 先锋需要保护

2013年05月12日 10:08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胡涛

凤凰网文化讯 作为本届乌镇戏剧节的荣誉主席,罗伯特·布鲁斯汀是美国现代剧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集编剧、导演、评论及戏剧教育家于一身的他,一手创立了耶鲁定目剧场及美国定目剧场并至今仍担任后者创意顾问。在布鲁斯汀的指导下,这两个剧团以及其附属于耶鲁和哈佛大学的戏剧学院,几十年来培育了众多杰出演员、导演、编剧及设计师,深深影响美国现代剧场。2013首届乌镇戏剧节他将带来莎士比亚三部曲之一的《最后的遗嘱》。

此外,罗伯特·布鲁斯汀还是一名出色的戏剧评论家,在戏剧节长达8小时的《如梦之梦》观影现场,他以一纸一笔,从头到尾将观影感受全部记录下来,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5月11日,罗伯特?布鲁斯汀在乌镇昭明书院接受凤凰网文化频道独家专访。以下为对话实录摘录:

看《如梦之梦》:遗憾对中国知之甚少

凤凰网文化:《如梦之梦》在乌镇大剧院上演,长达8小时的观影过程,您的感受如何?

罗伯特·布鲁斯汀:(《如梦之梦》)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中国话剧,我在来之前读了一部分剧本,赖声川给了我一个大致的翻译版本,大部分是通过耳机听的英文翻译。我的准备工作是为了对这出戏的风格做一个了解。但我很遗憾对中国戏剧知之甚少,这是我一直想改变的一件事情,我想学习更多了不起的中国文化。

与赖声川的缘分:可爱的巧合

凤凰网文化:您此次出任首届乌镇戏剧节的荣誉主席,主要是通过赖声川先生牵线搭桥,你们两人的缘分是如何开始的?

罗伯特·布鲁斯汀:这是个很有趣的故事。我那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东海岸的马撒葡萄园岛,我和我的妻子应邀前往一个聚会,在那里见到了赖声川和另外一位编剧。我当时对乌镇戏剧节一无所知,但是我很快了解了他是一个编剧,而且他曾经看过我的作品,那是1992年还是1993年在台北的一次演出,来自于皮兰德娄的话剧《六个寻找剧作者的角色》。赖声川非常喜欢这部作品,从那次起开始读我的作品,我们彼此都非常高兴认识对方,我也很高兴认识一位来自中国的剧作家。我们此前从未见过,我也对中国戏剧毫无了解。

他说自己正在参与乌镇戏剧节,问我是否有意在乌镇做一次演出,我说当然可以,因为三月份时我正好有一部戏在波士顿进行排演,四月会去到纽约,而最后的演出恰好在5月9号(乌镇戏剧节开幕当天),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可爱的巧合,整个事情都像一场梦一样。剧本已经在那里,剧也已经排练过,只等着让中国观众一睹为快。

乌镇戏剧节主要职责:认识中国人

凤凰网文化:本届乌镇戏剧节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罗伯特·布鲁斯汀:我还在研究我的职责,其中之一是如何跟媒体打交道,之二是作为官方活动的主席,之三是试图理清戏剧节的目标所在,即区别于其他戏剧节的特质所在,之四是把自己融入乌镇绝美的景致之中,这美景着实令人着迷。还有一点是认识中国人,我非常愿意认识中国人,他们比其他国家的人都更有魅力。

中国印象:我像失去联络的老朋友

凤凰网文化:第一次到中国来,有没有经历文化上的不适?对中国印象如何?

罗伯特·布鲁斯汀:按说我该被(不同的文化)震撼,但是我并没有。我去过上海,在那逗留的两三天里,我觉得自己就像到家了。上海显然不是一个西方城市,但它处处受到西方影响,国际主义,法国殖民区,等等。当这种西方的影响结合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我感觉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完全没有隔绝、奇怪或疏远的感觉。

另外一方面,中国人也从未让我感觉很疏远,他们用心接受我。他们跟我交谈,在上海有很多人说英语。在乌镇也有很多人过来跟我对话,我此前从未想象过有这么多人听说过我,甚至有些人对我的作品如数家珍。

而且他们谈论我,就像谈论一个失去联络很久的老朋友和好亲戚,我为之非常感动,对中国文化的好感也迅速增加了。

戏剧的前途:媚俗必然流行 先锋需要保护

凤凰网文化:放眼全球戏剧界,"媚俗"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如何保护有才华的戏剧从业者?

罗伯特·布鲁斯汀:"媚俗"在全世界都很流行,不总是这样,但大部分时间都很流行。它应当流行,人人都喜欢。我担忧的是一些领先于时代的理念,它们在当下可能不为所有人所接受,比如贝克特、斯特林堡等等这些剧作家,当年并不受青睐,贝克特在美国甚至遭到抵制,但20年之后他已经变成一位大师,一位剧场之神。因此你得为这些不为主流观众所接受的人想法设法铺路,让他们能够生存下来,并逐渐成熟。(采访/撰稿/翻译:胡涛摄像:王磊摄影:赖心韵)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乌镇戏剧节 罗伯特・布鲁斯汀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