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纯文学杂志生存难 很多靠出“野鸡刊”过活

2012年06月28日 14: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张杰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版《大家》和山寨《大家》(右)。

这些文学杂志曾经很辉煌,确实发挥过作用。但是到了当下,人们的兴趣变得多元,新生媒体很发达,纸质阅读式微,大家对文学的兴趣降低,纯文学已经非常边缘化。种种情况下,纯文学杂志的供给量已经超过读者的需求。生存变得异常艰难,就不难理解了。

据6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90年代文学转型期最具影响力的纯文学杂志”、“唯一与《收获》一道两摘‘鲁迅奖’的国家核心中文期刊”的著名文学杂志《大家》,被调查发现,该杂志存在一个“野鸡版”:同一个刊号、刊名、类似装帧,且是同一个编辑部。据推算,该“野鸡版”每年为杂志社敛财不会少于2000万元。该新闻引发热议。曾经风光一时的纯文学杂志,当下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

生存艰难

“不少纯文学刊物都变相这么做”

《大家》杂志社党委副书记王建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自从杂志社改制走上自负盈亏的道路后,日子并不好过。“截至2005年,《大家》杂志社为了维护这个品牌,已经亏损了近2000万元。”他表示,无奈之下,出版《大家》理论版,成了“补足”成本的手段之一。《大家》的主办单位——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刘大伟接受采访时表示,“扩刊、收费发文,成了全国很多刊物的普遍做法”。

《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现在大家都关注《大家》收版面费发稿,其实,别的不少刊物也变相这么做。这种做法,我觉得他们也是迫不得已。”

程永新说:“这些文学杂志曾经很辉煌,确实发挥过作用。但是当下,人们的兴趣变得多元,新生媒体很发达,纸质阅读式微,大家对文学的兴趣降低,纯文学已非常边缘化。供给量已超过读者需求,生存异常艰难不难理解。”

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纯文学期刊《作家》杂志主编宗仁认为:“具有一定水准的纯文学杂志,客观上扮演了公益性服务的智能。比如为刚起步的青年作家,提供一个培育的苗圃,这一点是没有经济效益可以直接赚取的。网络平台固然为文学青年提供了表现的舞台,但是纯文学杂志对文学口味的高标准要求,仍是不可取代。第二,目前中国人的阅读水平还是有限的,要让纯文学杂志靠销量生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据宗仁介绍,《作家》杂志是月刊,“月发行量大概是两三万册。”

生存标杆

《收获》《人民文学》内容为王

虽然艰难,但并非没有亮点。今年5月,上海《收获》杂志对外透露,他们主动将作者稿费提高到每千字400—500元,成为文坛佳话。据该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透露,《收获》销量目前每期能达到10万册,与《人民文学》成为纯文学杂志生存的“标杆”。

对于成功之道,程永新说:“第一,一定要坚持原创作品,在选稿的时候,要坚持高水平,高门槛,选真正有水平的作品。每一期刊物出来,至少要有一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才能让刊物形成持续的影响力。第二,艰苦摸索和经验积累。比如说,我们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摸索开创出一个文化散文的栏目,当年余秋雨《山居笔记》、《文化苦旅》都是从这个栏目中走出去的。这个栏目的成功,也为杂志培养了一批固定的读者,支撑住杂志的生存。文学虽然小众,但喜欢文学的人还是有的。总之,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邱华栋说:“我们不会向商业性妥协,太商业化的事情我们不会做。不但要坚守文学高品位,而且还要在这条道路上做得更好,吸引更多的高端读者喜欢纯文学。要知道,纯文学杂志并不一定全部都是低销量。中国人的阅读,大体上还是一种中低层的阅读。这需要慢慢地提升。《纽约客》一期发行量可以到达到100万册,《大西洋月刊》也是每期大概40万。在咱们这里,做得好的像《人民文学》、《收获》,也就一期10万册左右。”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纯文学 张悦然 收获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