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汉学家顾彬:孔子老子的思想能为拯救世界找到方法

2012年05月02日 15:05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范春歌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1945年12月17日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是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汉学家。他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 《鲁迅选集》六卷本等。

我对他的访谈是从武汉正在打造全国首座“读书之城”开始的,谈读书谈武汉谈人生。他的中国话讲得不错,因此也聊得轻松。访谈结束在返回武汉的途中,他抓紧路上的时间备课,第二天回北京在大学还有一个讲座。

这时的他又还原成来时路上那个安静的独自沉思的顾彬。

李白的诗意浪漫和德国神学的虔诚严谨,就这样在他身上严丝合缝。

读书之城?很好的创意!拥有了众多喜欢阅读修炼内心的市民,它会对这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有很好的提升。

记者:你能谈谈你的读书故事吗?

顾彬:我是从十八岁开始读书的。之前学校指定的教科书,和别人提供我读的书,都不算。当自己独立地选择了一本书的时候,才是真正开始读书。

德国人是喜欢读书的,二战结束后城市重建中很注重图书馆的建设,每个村镇都有图书馆。读书不但让你成为一个人,还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思考的人,不盲从。

记者:阅读生涯中哪本书让你至今难忘?

顾彬:二战时期我们家很穷没有钱买书,十八岁那年,我和弟弟骑着单车带上帐蓬从德国北部出发,骑行二千公里历经两个星期,最终到达母亲的家乡维也纳。亲戚给了我一毛钱,十八岁之前我还没有过一毛钱。它相当于现在的一块钱。我用它买了一本我喜欢的奥地利诗人的诗集。很多年过去了,我保存着它。昨天在饭桌上我朗诵的就是这本诗集中的一首诗。

记者:书籍常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给人影响,你曾经不止一次地谈到过,三十岁时受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这首诗的吸引,改变了人生走向。它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顾彬:它不仅仅在叙说两个人的友情。重点在“惟见长江天际流”,体现了对万物时空一种超然的态度和见识,和孔子叹“逝者如斯夫”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者:当你来到武汉,真正身处李白曾经登临的黄鹤楼时,是一种怎样的心绪?

顾彬:惆怅。李白曾经在这里感叹朋友远去了,孤帆消失了,惟有长江水奔流不息。我如今站在这里,李白没有了,黄鹤楼也不是当年的那座楼,孤帆变轮船,岸边都是高楼,太现代化了,眼前只有江水依旧,很失落。我也在黄鹤楼上写了一首诗。

记者:人本质上都有孤独感,会渴望一种精神上的呼应,世上便有了“知音”一说。你知道武汉有座闻名的古琴台,就与此有关。你怎么理解这个非常动人甚至带点决绝意味的知音故事?

顾彬:我很早就知道古琴台,还写过一本研究“知己”的书。武汉的朋友也带我去过古琴台,我有感而发写了好几首诗。说到知己,举个例子,我是诗人北岛的诗集在德国的翻译者,有一次,我告诉北岛,在德国举行的他的诗歌朗诵会要来四十个读者,北岛说“太多了,只来两三个人才对”。

记者: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顾彬:我很欣赏,一般人难以理解。可我也是矛盾的。真正的作家,读者不会很多,多了便不正常。但我又是他作品的翻译,如果他的诗集没有人读,卖不出去,出版商会亏本,还会说是我翻译得不好的原因。在德国,诗集能卖到300本就算成功,而他的诗集能卖到1000本。

记者:呵呵,北岛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哭。看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作者写作和市场之间的矛盾都是难以调和的。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顾彬 武当金顶 汉学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